校地聯動護銀齡!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三下鄉實踐:讓鄉鎮衛生院更懂老人心
來源: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醫暖桑榆 筑夢鄉衛” 實踐團
當“健康中國”戰略的春風吹拂基層醫療陣地,當青春醫者的專業力量對接鄉村銀齡群體的健康需求,一場為期20余天、覆蓋徐州5所鄉鎮衛生院、惠及千余名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實踐,于2025年7月在江蘇徐州鄉鎮溫情啟幕。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藥學與檢驗學院“醫暖桑榆筑夢鄉衛”實踐團,以國家大學生社會實踐號召為指引,攜專業所長、懷醫者初心奔赴一線,聚焦“鄉鎮衛生院適老化升級”與“老年人就醫痛點破解”兩大核心任務,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專業守護健康,為基層醫療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精準調研:15天深度走訪,摸清兩類群體“急難愁盼”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找準病灶。”7月15日至30日,實踐團創新采用“靶向調研”工作法,針對鄉鎮衛生院與老年群體兩類核心對象,構建差異化調研體系。面向5所衛生院的87名醫護人員及管理者,設計涵蓋設備配置、流程效率、服務短板等維度的專項問卷,累計回收有效問卷82份,精準排查出“檢驗設備老化(3所衛生院)”“導診標識不清晰(4所衛生院)”等共性問題;面對236名老年患者及家屬,通過“拉家常式”半結構化訪談,深入挖掘出“看不懂掛號流程(占比68%)”“腿腳不便就醫耗時長(占比57%)”“藥品標簽字太小(占比72%)”等高頻痛點,同步收集到“簡化就醫步驟”“增加貼心引導”等28條民生建議,為后續工作筑牢“問題導向”根基。
調研期間,12名隊員分組行動,累計走訪衛生院18次,參與醫護座談6場,跟隨家庭醫生入戶隨訪23戶,全程記錄老年人從掛號、就診、繳費到取藥的全流程體驗。“有位張大爺拿著繳費單來回跑了三趟,就是找不到對應窗口”“李奶奶因為看不清藥品服用時間,差點漏服降壓藥”——這些一線觀察到的真實場景,被隊員們詳細記錄在《調研日志》中,成為破解問題的“金鑰匙”。

深度駐點:3天沉浸式體驗,解鎖衛生院“破題密碼”
基于前期調研成果,實踐團將新沂市高流鎮中心衛生院作為“解剖麻雀”的樣本,開展為期3天的深度駐點行動。8月5日,隊員們剛抵達新沂,便連夜整理200余條調研數據,趕制出包含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的圖文版健康手冊;8月6日至8日,隊員們化身“導診員”“跟診助手”,全程跟隨老年人體驗門診流程,親眼見證“候診椅無扶手,老人起身困難”“智能掛號機操作復雜,老人望而卻步”“醫生專業術語過多,老人聽不懂醫囑”等實際難題。
“我們模擬70歲老人的視角走流程,才發現臺階高度、標識字體大小這些細節,對老年人來說都是‘攔路虎’。”實踐團成員王同學的話,道出了駐點體驗的核心價值。通過沉浸式觀察,團隊梳理出12項亟待優化的具體問題,為后續制定解決方案提供了“第一手依據”。

暖心服務:N項便民舉措,讓銀齡就醫“少跑腿、更暖心”
調研的終點,是服務的起點。實踐團將調研成果轉化為一系列“接地氣、能落地”的便民舉措,用專業與溫度化解老年人就醫難題:
“卡通指南”解困惑:針對老年人“不認字、看不懂流程”的問題,繪制包含掛號、就診、繳費、取藥環節的卡通版就醫流程圖,用“太陽圖標標注晨服藥品”“月亮圖標標注夜服藥品”,搭配簡潔文字說明,讓流程一目了然;
“健康守護”送上門:開展“銀齡健康篩查”行動,免費為156名老年人測量血壓、血糖,檢出高血壓患者42人、血糖異常者28人,現場用“少吃腌菜控鹽”“晨起慢起身防頭暈”等“大白話”給出健康建議,并建立健康檔案;
“設施優化”提建議:模擬老年人就醫全流程,發現候診椅缺扶手、導診牌字體模糊、繳費單信息冗余等8類問題,當場與衛生院負責人溝通,提出“加裝扶手”“簡化繳費單信息”等具體改進方案,其中3項建議當天即被采納;
“貼心標識”強底氣:印制500份大字版、高對比色(黑底黃字)的《就診指南》,明確標注“有困難可尋找穿黃馬甲的實踐隊員”,安排專人在門診大廳提供引導服務,累計幫助89名老年人完成掛號、繳費操作。
成果落地:4大類長效方案,為基層醫療留下“可持續答卷”
“實踐不是‘一陣風’,要讓服務持續惠及更多人。”實踐團在匯總分析5所衛生院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形成《鄉鎮衛生院銀齡就醫現狀分析報告》,量化呈現“設施適老性不足(76%衛生院存在)”“智能設備使用障礙(83%老年人反饋)”等共性問題,并提出四大類“可操作、能落地”的長效改進建議:
1.設施“適老化”改造:在候診區、衛生間加裝扶手,門診大廳鋪設防滑墊,更換大字版藥品標簽,用圖文結合的導診牌替代純文字標識;
2.流程“便捷化”優化:保留人工掛號、繳費窗口,設置“銀齡服務專窗”,安排專人協助老年人操作智能設備,繳費單僅保留“姓名、項目、金額”等關鍵信息;
3.服務“人性化”升級:要求醫護人員用“大白話”解讀醫囑,主動幫助老年人填寫就診表單,定期發放大字版健康手冊,建立“醫生-家屬”溝通機制;
4.機制“常態化”保障:在衛生院設立“銀齡就醫意見箱”,每月收集反饋并公示整改進度,建立設施改造臺賬,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此外,實踐團還將卡通就醫指南、適老服務話術、健康科普知識等內容,匯編成《鄉鎮衛生院銀齡就醫服務手冊》,免費贈送給5所合作衛生院,為基層醫療留下“帶不走的服務指南”。截至目前,已有3所衛生院啟動適老化改造,2所衛生院開設“銀齡服務專窗”,惠及老年人超300人。
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是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以專業踐初心、以服務擔使命”的生動實踐,更是高校助力基層醫療發展的“連心橋”。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模式,組織師生常態化扎根基層,用藥學、檢驗等專業力量破解鄉鎮醫療難題,讓“醫暖桑榆”的溫暖持續傳遞,為守護鄉村銀齡群體的健康幸福貢獻高校力量!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