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玉林青禾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赴哈爾濱市玉林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響應“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時代號召,實踐團聚焦鄉村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實際需求,通過調研座談、實地考察、農事體驗等多元形式,深度參與鄉村建設,為玉林村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實踐團入村調研:聽干部詳解玉林發展變遷 實踐團一行抵達玉林村后,首先前往村委會議室開展入村調研。玉林村村委干部夏菲菲圍繞村莊省級“龍匯居民”試點建設成果、鄉村振興整體規劃及校地合作典型案例展開詳細講解,從基礎設施完善到特色產業培育,從生態環境治理到村民收入增長,全面呈現了玉林村近年來的發展變遷。“我們通過‘龍匯居民’試點建設,整合了村內閑置資源,不僅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還為后續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夏菲菲書記介紹道。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講解內容,不時就村莊產業布局、人才引進政策等問題提問,現場交流氛圍熱烈,為后續實踐活動的開展筑牢信息基礎。
訪魚菜共生產業園:探生態農業循環模式
在夏菲菲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前往玉林村魚菜共生生態農業產業園。走進產業園,整齊排列的生態養殖池與種植架映入眼簾,清澈的水體中魚蝦游動,種植架上的蔬菜長勢喜人。產業園工作人員現場拆解了循環農業系統原理:“我們的魚菜共生系統,能將魚類排泄物轉化為蔬菜生長所需的養分,蔬菜又能凈化水體供魚類生存,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循環模式。”工作人員一邊演示系統運作流程,一邊向實踐團成員介紹產業園“產業研學+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目前我們已接待多批學生研學團隊,既傳播了生態農業知識,又為村莊增加了經濟收入。
圖為玉林村“魚菜共生”生態農業產業園實景 梁怡凡攝
觀特色民宿文化墻:品村莊底蘊與發展愿景 實踐團一行前往玉林村特色民宿區,重點參觀了高校與鄉政府合作精心打造的手繪文化墻。文化墻以“鄉村振興”為核心主題,通過色彩鮮明的繪畫手法,生動呈現了玉林村的歷史變遷、民俗風情與產業發展藍圖——從傳統農耕收獲場景的細膩勾勒,到村民幸福生活的鮮活刻畫,畫面中承載著村莊的記憶與未來愿景。實踐團成員駐足觀賞,不時交流討論,在直觀的視覺體驗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玉林村文化底蘊與發展規劃的理解。
圖為玉林村特色民宿文化墻作品展示 梁怡凡攝
赴蓮花池規劃區域:悉生態文旅建設構想 參觀結束后,夏菲菲書記帶領實踐團來到百畝蓮花池規劃區域,向實踐團詳細講解了村莊生態文旅項目的建設構想。“這片區域我們計劃打造百畝荷花景觀帶,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與種植規劃,下一步將引進優質荷花品種,打造‘夏賞荷、秋采蓮’的生態場景。”
夏菲菲書記指著規劃圖介紹道,“除了荷花種植,我們還設計在池邊修建木質棧道,棧道將串聯起觀景平臺、休憩涼亭與文化廣場,既能方便游客沉浸式體驗荷塘風光,也能為村民提供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她進一步補充,“等項目建成后,這里不僅會成為玉林村的生態地標,還能與‘百果園’采摘園、魚菜共生產業園形成聯動,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帶動村民增收。”實踐團成員認真聆聽講解,就項目建設周期、生態保護措施等問題提問,夏菲菲書記逐一耐心解答,讓成員們對玉林村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圖為玉林村在建百畝蓮花池規劃區域 梁怡凡攝
開座談聚焦鄉村振興:論青年力量與產業路徑 實踐團在村委會議室與玉林村魚菜共生生態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駐村選調生夏菲菲開展座談,圍繞鄉村振興中的青年力量、產業發展路徑等話題深入交流。座談會上,夏菲菲書記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分享了玉林村產業發展與鄉村治理的實踐經驗。“2022年我剛到玉林村時,村里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村民發展信心不足。我們通過調研走訪,最終確定了‘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從引進魚菜共生項目,到打造百果園采摘園、蓮花觀賞園,一步步打開了鄉村發展新局面。”
對于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夏菲菲書記表示:“大學生有知識、有思路、有活力,希望更多像實踐團這樣的青年團隊能來到鄉村,為鄉村發展帶來新想法、新技術,同時也希望更多青年能扎根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實踐團成員結合考察體驗,就生態農業品牌建設、鄉村旅游宣傳推廣等問題與夏菲菲書記及其他參會人員深入探討,現場思維碰撞不斷,為玉林村發展提出了多項可行性建議。
圖為夏菲菲與實踐隊員熱切交流 遲航攝
此次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玉林青禾社會實踐團的“三下鄉”活動,以“調研+考察+體驗+座談+研學”的立體模式,全面覆蓋了玉林村產業、生態、文化、治理等多個維度。實踐團不僅摸清了玉林村的發展現狀與實際需求,為后續開展針對性幫扶、精準對接鄉村需求奠定了堅實基礎,更讓成員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堅定了以專業知識服務鄉村、以青春力量助農興農的信念。未來,實踐團將持續關注玉林村發展,推動校地合作常態化,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年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