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彎的蚯蚓
夏雨嘀嘀答答下了半個多月,雨歇那天,艷陽高照,憋氣的蚯蚓同胞紛紛鉆出地宮,后部的剛毛一插進土里,前面的節體就一伸一縮地前行。蚯蚓也叫地龍,它的身體圓滾滾像一個兩端略尖的長筒,前端脖頸好像套上一個銀環,柔軟的身體,外表雖丑陋,卻一向有“環境衛士”之譽稱。
到達地面,“哇”一條小蚯蚓驚訝地高聲大叫:“世界真美好,繁華的都市車來人往,寬闊的水泥路面從未見過。”體型碩大的“蚯蚓王”前面帶路,子孫們排列有序緩緩前進。路上行人停下腳步,一位姑娘驚奇地叫道:“好家伙,地龍也搞起游行來了?”
“不對吧!雨下久了蚯蚓出來遛遛!”我站在姑娘身邊發表了看法。我看到蚯蚓,兒時一件痛心事浮上心頭:
那年我讀小學三年級,一天放學,走在田邊小路上,一條好大的蚯蚓王從菜園地里鉆出來,疲憊地一拱一拱爬到小路上。我攔住它說:“你好,老師說,你是人類的好朋友,我也和你交個朋友好嗎?”它停止伸縮,晃一下稍圓的頭表示沒意見。我又問,“老師還說了你像壁虎和海星一樣,可以斷尾再生真的嗎?”
我掏出筆盒取出削鉛筆的小刀,一手抓住頭,一腳踩住尾,從蚯蚓的頭部一刀下去,往下一拉,開膛剖腹,幾天后蚯蚓腐了,再也不能復活。我掩埋了蚯蚓的尸體,痛心了好幾天,算是我這一生愧對地龍,犯下大錯。過后,生物老師惋惜地指出我切法錯了,蚯蚓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在斷掉的地方會生出好似胚胎的組織,長成一條新蚯蚓。開膛剖腹就不一樣了,身上的一條消化管道被劃破了,也可能切壞了心臟。
正當我處在沉思之際,此時蚯蚓同胞橫穿公路,一隊參觀的車隊開過來。坐在指揮車上的領導發現蚯蚓隊列過馬路,命令車隊停止前進,“請交警下車引導蚯蚓隊伍有序通過馬路”。交警隊長接到命令回話:“是!”迅速跳下指揮車,拿出折疊式的塑料板在公路上隔開了一條蚯蚓通道,并指揮來往的車輛停止行進,讓路蚯蚓先行。當蚯蚓隊伍安全通過公路,爬在最后的蚯蚓同胞一起豎直身子向車隊點頭鞠身表示謝意!今天,蚯蚓同胞分散進入市中心的花海公園,眼前綠草如茵,景色迷人。蚯蚓王激動地搖頭晃腦:“生活多美好!”幾條小蚯蚓鉆入一塊準備種花的黑土地,“哦,這兒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一邊說一邊使出渾身解數,為花地翻耕松土,出力流汗。
兒童樂園里,一位小朋友蹲下面對一條大蚯蚓,認真地觀察,說:“媽咪,蚯蚓沒腳咋還會走路呢?”“孩子,蚯蚓是通過肌肉收縮和剛毛的配合向前移動的。”小孩子拿出紙板讓蚯蚓爬上去,小心翼翼,將它轉移到草叢里,以免被過往行人踩到。我想起老舍在《二馬》中寫道:老馬先生背著手在草地上腳步很輕,就怕踩死草根下伏著的蚯蚓。
萬物有靈,善待動物,如今孩子們做得多好呀!
校園文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