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漫進教學樓走廊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曾經用來標記“新生”的校徽,邊角已悄悄磨出了柔光。大三的日子像一杯溫吞的茶,沒有大一初來乍到的雀躍,也少了大四臨別的匆忙,只在晨讀與晚課的間隙,漫出淡淡的回甘。
清晨的圖書館總留著熟悉的位置,靠窗的座位能看見香樟葉在風里翻涌,像翻不完的專業(yè)書里,那些漸漸清晰的知識點。不再像大一時抱著課本茫然打轉,如今指尖劃過筆記,能準確圈出重點,也能在小組討論時,從容說出自己的觀點——原來成長從不是突然的頓悟,是無數個在自習室里,把困惑揉碎又拼起的清晨與黃昏。
午后的操場少了些喧鬧,偶爾會和朋友坐在看臺上,分享一杯熱奶茶。聊起未來的方向,有人說想考研,有人計劃實習,不再是大一時“隨便聊聊”的輕松,卻也沒有想象中的焦慮。風掠過發(fā)梢時,我們忽然笑起來,原來大三是站在岔路口的溫柔停留,既看得見來時的腳印,也能望向遠方的燈火,不必急著奔跑,卻已悄悄攢好了向前的力量。
夜晚的宿舍多了些安靜,不再是大一大二時整夜的嬉笑打鬧,有人對著電腦做報告,有人在臺燈下背英語單詞,偶爾也會關掉屏幕,聊幾句無關緊要的閑話——比如商業(yè)街新開了家飯店,或是樓下流浪貓又胖了一圈。走廊盡頭的窗戶能看見月亮,它把清輝灑在晾衣繩的襯衫上,也灑在我們低頭忙碌的身影上,溫柔得像在說:別急,那些正在努力的時光,都會在未來開出花來。
如今走在校園里,會下意識避開人群擁擠的新生報到處,卻會在路過教學樓公告欄時,駐足看一眼相關信息;會笑著給問路的學弟學妹指方向,想起兩年前那個慌張找教室的自己。大三的日子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卻藏著最踏實的成長——像一棵樹,在不知不覺間,把根扎得更深,也悄悄長出了新的枝丫,等著在未來的某一天,遇見更遼闊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