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琥珀里的青春碎片
時光琥珀里的青春碎片
暮色漫過教學樓的紅磚墻時,我總愛站在走廊盡頭眺望。遠處操場傳來斷斷續續的吉他聲,飄進鼻腔的是食堂飄出的糖醋排骨香氣,這熟悉的場景總讓記憶的齒輪開始轉動,將那些封存在時光琥珀里的大學生活碎片一一喚醒。
初入校園的忐忑與雀躍至今清晰可感。拖著行李箱推開宿舍門的瞬間,六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在狹小空間里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東北姑娘爽朗的笑聲、江南女孩軟糯的吳語、川妹子熱辣的火鍋邀約,還有我總也收拾不整齊的書桌,共同構成了最溫暖的小窩。記得第一個中秋夜,我們裹著毛毯坐在宿舍天臺,分食著超市買來的月餅,望著城市夜空稀疏的星星,用方言輪流講著家鄉的故事,月光溫柔地淌過每個人年輕的臉龐。
大學課堂像是打開新世界的萬花筒。《西方藝術史》課上,教授用投影儀將梵高的《向日葵》放大到整面白墻,那些旋轉的筆觸仿佛要沖破屏幕;《量子力學》研討課上,我們為薛定諤方程爭論得面紅耳赤,黑板上寫滿不同顏色的推演公式;而最難忘的是《中國古典文獻學》,當老師小心翼翼捧出宋刻本《昭明文選》的仿真影印件,指尖撫過那些泛黃的書頁,仿佛能觸碰到千年的時光。
圖書館成了我最常棲息的角落。清晨七點,總有人在門前排起長隊,只為搶占窗邊的自習位。三樓古籍閱覽室的木質桌椅上,留下過我翻閱地方志的痕跡;五樓電子閱覽室里,曾為論文數據熬到深夜。備考雅思那段日子,我和室友每天帶著裝滿咖啡的保溫杯"駐扎"在固定座位,互相抽查單詞、分享筆記,當成績單上跳出理想分數時,那些挑燈夜戰的疲憊都化作了相視一笑的欣慰。
社團活動則為生活涂抹上斑斕色彩。加入辯論隊的那個秋天,我從不敢直視觀眾的羞澀新人,成長為能在決賽場上引經據典的辯手。備賽時,團隊成員圍坐在活動室,為一個論點反復推敲到凌晨;比賽中,思維的火花在攻防間迸發。而志愿者協會的經歷,讓我觸摸到了善意的重量。在社區養老院陪老人聊天時,聽他們講述年輕時的故事;為山區兒童募捐圖書時,看著孩子們回信里歪歪扭扭的感謝,忽然懂得微小的善意也能匯聚成溫暖的星河。
當然,這段旅程并非只有晴空萬里。面對高等數學的復雜公式,我曾在自習室急得掉眼淚;小組作業時,也因意見分歧與同學紅過臉。但正是這些磕絆,教會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迷茫時,輔導員那句"成長本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讓我釋懷;受挫后,朋友遞來的熱奶茶和溫暖擁抱,成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當畢業歌的旋律響起,我才驚覺這段旅程已悄然接近尾聲。那些在圖書館度過的清晨,在社團活動室熬過的夜晚,在操場夜跑時的晚風,都已凝結成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大學生活像一場盛大的煙火,綻放時絢爛奪目,落幕時留下永恒的光熱,指引著我們帶著這份成長的力量,奔赴下一場山海。
大學學習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