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
秋日暖陽下,校園青春廣場上,"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主題展板前圍滿了駐足觀看的學生。志愿者們身著統一服裝,正向同學們發放宣傳手冊,耐心解答著關于艾滋病防治的各種問題。這是我校近日開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的現場,旨在提高大學生對艾滋病的正確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許多大學生對艾滋病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距離自己很遙遠。事實上,近年來青年學生中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趨勢,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很多同學認為艾滋病是‘別人的故事’,但實際上,它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活動組織者、醫學院李教授沉重地說。
預防艾滋病,首先要了解傳播途徑。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學習、工作、生活接觸,如握手、擁抱、共餐、共用辦公用品、共用廁所、游泳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蚊蟲叮咬也不會傳播艾滋病。正確的預防措施包括:堅持使用安全套、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血液制品使用等。
"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心理咨詢中心王老師強調,"大學生要學會拒絕不安全的性行為,保持單一性伴侶,這些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如果不幸發生高危行為,有一個重要的"黃金72小時"概念——暴露后預防(PEP)。在暴露于HIV感染風險后的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可以顯著降低感染風險。"這意味著即使發生意外,也還有補救的機會,但必須爭分奪秒。"校醫院張醫生介紹說,"我校醫院已經開通了24小時咨詢熱線,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及時指導。"
對于艾滋病感染者,現代醫學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壽命也接近正常人。"艾滋病已經從‘絕癥’轉變為可管理的慢性病,"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表示,"早檢測、早治療是關鍵。"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匿名咨詢區和快速檢測點,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專業服務。"原來檢測這么簡單快捷,只需要一點唾液,15分鐘就能出結果。"大二學生小王在體驗后說,"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懼。"
本次活動持續三天,包括專題講座、知識競賽、觀影討論等多種形式,累計參與學生達2000余人。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活動不僅學到了科學的防艾知識,更樹立了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健康觀念。
"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活動負責人表示,"作為大學生,我們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要消除歧視,給予感染者更多的理解和關懷。讓我們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用愛心溫暖他人,共同營造健康、包容的校園環境。"
大學學習推薦
- 脈絡傳承
- 作為中醫藥大學院校學生,對針灸知識深有感觸,特寫此篇。
- 08-20
-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 8.19為慶祝醫師節,身為臨床醫學專業實習醫生,在實習醫院參加知識競賽,與臨床醫生比拼交流。
-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