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燈長明,支教路上的星光接力
“未歷風霜,不知世路艱辛;未涉滄浪,難悟苦中真味;未拾星火,怎見純粹之光。”這三重叩問,恰似晨鐘暮鼓,指引著我走向志愿服務的朝圣之路。而故事的扉頁,是姐姐在黃昏飯桌上推來的那張支教志愿書。
那年,姐姐將三支一扶報名表輕放餐桌時,碗筷與瓷盤的輕碰聲仿佛命運叩門。我對鄉野的認知仍停留在童年碎片里:蛛網般的土路在暮色中蜿蜒,老路燈在風里明明滅滅搖晃,像瞌睡人的腦袋。我不解地問:“城里不好嗎?”姐姐眸中躍動著星子般的光:“有些地方,連路燈都需要有人去點亮。”
三年后我踏入大學校門,行李箱里裝著姐姐寄來的支教日記。當"三下鄉"的旗幟在晨風中舒展,我終于懂得她眼底的光芒從何而來——拖拉機吭哧的喘息應和著空山鳥語,揚塵在陽光下織就金色紗幔。沒有多媒體設備的教室里,水泥裂縫間萌發的野花是最生動的教具,斑駁黑板上的粉筆畫,正將山外的星河徐徐鋪展。
我們為課堂設計吵得面紅耳赤:在詩詞課里藏進動畫片,把動物畫變成森林探險,把煩惱存進紙飛機中放飛。孩子們眼睛突然發亮的瞬間,我忽然懂得姐姐說的"幸福"——那是看見星火在他人眼底燃起的顫動。如今這樣的場景已經過了一年,現在我仍然會想起深夜備課時窗外閃爍的星星;想起那個總愛打架卻默默幫我們扛起比他還高行李的男孩文超;想起那個在離別時塞來沾滿淚痕信封的嘉歡;想起那個用小小的身子領我們穿越漆黑村巷的錦鳳……
姐姐當年播下的種子,如今已在我心田長成亭亭如蓋。晨霧中的支教旗幟依然在記憶里飄揚,而我的行囊已裝滿星光。那些在田埂上追逐朝陽的身影,那些把野花插在我們鬢角的稚嫩小手,都在訴說一個永恒的寓言:每顆心都是未琢的璞玉,等待另一顆心的溫度來喚醒光華。
如今我依然跋涉在志愿長路上,看千萬盞心燈匯成銀河。志愿者的行囊永遠裝不滿,因為總有人在前方點亮新的星光。姐姐當年種下的那顆種子,如今已長成遮天蔽日的綠蔭,而我們的故事,正在更多年輕掌心里續寫新的篇章。 撰稿人:惠州學院 23漢1黃慧珊
大學學習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