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里,一個個扎根鄉土的農莊,是生動注腳。近日,
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暑期社會實踐團踏訪了位于楓林鎮金橋社區的荷花里農莊,探尋金橋農莊“治土+致富”的雙重奇跡。荷花里農莊,這個2016年誕生于醴陵市楓林鎮金橋社區(開國將領耿飚、郭鵬將軍的故鄉)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其背后承載著一段從困境中突圍的奮斗史。荷花里農莊負責人之一的鐘歡,向我們講述了其中的緣由與歷程。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鐘歡交流學習
“回到金橋,既是根的情結,也是現實的召喚。”鐘歡介紹,農莊的創立源于其父親面對家鄉土地的困境——嚴重的鎘污染導致無法種植傳統水稻。為了修復土壤,也為了探索新的出路,父親決定改種適應性強、具有生態修復作用的荷花,并以此為基礎,打造“一村一品”,帶動社區經濟發展。這成為荷花里農莊最初的起點。
從鎘超標的陰影中“摳”出生機,農莊逐步構建起以“荷花”為主題的多元化產業版圖。通過土地流轉,農莊整合了1280畝土地,其中核心是800畝的荷花基地。此外,還拓展了360畝絲瓜基地、四季果園、蔬菜基地,并延伸出特色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農事體驗、團建活動等業態。經過數年的耕耘,農莊先后榮獲“國家四星級農莊”、“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以及“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等多項榮譽,完成了從污染地到示范點的華麗轉身。
產業的興旺最終要落腳于富民增收。鐘歡特別提到了農莊與鄉親們的緊密聯系。“我們通過土地流轉、提供務工崗位以及合作種植等方式,直接帶動了150多名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她強調,這其中包括60多戶曾經的脫貧戶。普通農戶通過在農莊務工,年收入可增加約3萬元,實實在在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然而,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談及疫情后的挑戰,鐘歡坦言,客流量減少對以線下接待為主的農莊沖擊明顯,“收入比之前少了”。
金橋社區底蘊深厚,不僅是革命先輩的故鄉,更擁有“荷果飄香”的特色資源。鐘歡希望,借助這些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物質資源,農莊能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她表達了明確的期盼:“我們非常希望當地政府能幫助我們
對接高校資源,引入農業技術指導,同時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宣傳
推介金橋的特色農文旅融合品牌。”
這場對話,讓實踐團看到了鄉村產業探路者的堅持與探索。從鎘超標土地里“摳”出生機,以產業托舉村民增收。荷花里農莊走出了自己的鄉村振興之路。未來,這片土地的故事,也必將隨著四季更迭,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