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星火燃希望,體醫融合賦“星”章
2025年07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訊員暖“星”護航團隊全體成員)2025年7月3日至24日,三峽大學體育學院聯合基礎醫學院暖“星”護航團隊,積極響應“三下鄉”號召,深入宜昌市婦幼保健院醫院、點軍區博愛特殊學校,開展了一系列以“體醫融合”為核心的社會實踐活動,即“峽江星火計劃”。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融合體育、醫學和心理學知識,通過科學、有趣的訓練方法,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們——孤獨癥兒童提供了溫暖、專業且富有成效的康復服務。

點軍區博愛特殊教育學校實踐團隊

市婦幼保健院實踐團隊
體醫共濟,筑牢康復之基
發揮體育與醫學的交叉學科優勢,是“峽江星火”計劃的核心。團隊先后在宜昌市婦幼保健醫院和博愛特校開展了專業的兒童能力評估與感統訓練。
在實踐初期,團隊對參與的孤獨癥兒童進行全面系統的中期評估(PEP-3),細致記錄和分析他們在認知、語言、運動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這種科學評估方法確保了后續康復干預方案的精準性與有效性,為每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奠定了重要基礎。

團隊創新性地將運動康復與醫療康復相結合,以體育游戲、感覺統合訓練及精細動作練習為手段,強化兒童的身體協調性和社交能力。同時結合醫學康復理念,通過情緒疏導與行為引導,為孩子們營造安全、支持的學習環境。將各項訓練與大肌肉群運動、精細動作及情緒調節緊密融合,有效改善了孤獨癥兒童的感覺統合功能和動作協調能力。

鼓韻鏗鏘,叩啟感知之門
團隊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康復訓練的結合點,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獅”創新性地轉化為適合孤獨癥兒童的大肌肉群感統訓練課程。研究表明,大肌肉群運動能顯著改善孤獨癥兒童的動作能力與感覺統合功能,舞獅運動中的位移、操控和平衡動作與兒童動作發展理論高度契合,為康復干預提供了新的視角。團隊成員通過“一對一+小組”訓練模式,實時監測孩子們的情緒與生理反應,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克服觸覺與前庭覺敏感,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

色彩無聲,架設溝通虹橋
7月10日,在宜昌市博愛特殊教育學校,“與星同行共繪未來”親自然藝術活動如期舉行。活動通過黏土、繪畫等創意手工,為孩子們搭建溝通的橋梁。志愿者們精心挑選適合兒童認知水平的材料和主題。在志愿者的引導與鼓勵下,孩子們嘗試用語言或肢體動作描述自己的作品和感受,色彩與形狀成為他們內心世界的獨特表達。實踐證明,通過協作式物品傳遞、藝術創作與交流互動,孤獨癥兒童逐漸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積極轉變。

特奧有愛,攜手共融未來
7月18日全國特奧日,團隊積極參與并協助宜昌市殘疾人聯合會等機構組織了特奧活動,帶領特奧運動員開展滾球接力、小動物運西瓜等趣味活動,提升了智力殘疾兒童的運動技能、自信心與社會融合度。團隊成員在活動中提供了全方位的專業支持,得到家長和老師們的一致認可,進一步彰顯了團隊的社會責與公益擔當。

星火不熄,照亮融社未來

從啟動儀式到多元實踐,“峽江星火”計劃通過非遺創新、藝術表達、體醫融合三維發力,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專業康復服務。這22天的躬身實踐,是青年學子對“三下鄉”精神最深沉的注腳,是“深耕基層踐初心”誓言在汗水與笑容中的鏗鏘回響。
實踐雖告一段落,但團隊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未來,三峽大學體育學院將聯合暖“星”護航團隊繼續深化“體醫融合”服務模式,拓展康復訓練內容,開發更多科學、有趣且可復制的課程,持續為孤獨癥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康復支持,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不斷創新實踐模式,培養更高水平的青年志愿服務團隊,為社會創造更加包容、平等與融合的環境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