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閭刺繡的守正創新與傳承使命
喬貴榮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積極推動三閭刺繡與現代生活接軌,開發出諸多文創產品。比如綴著刺繡福字的養生錘,握在手中溫潤稱手;以《橘頌》為靈感的柑橘主題書簽,針腳細致勾勒出橘子切開的剖面,飽滿的果瓣與清晰的脈絡顯得立體鮮活,格外別致。“傳統手藝不能只擺在館里,得讓它融進生活里才有生命力。”喬貴榮笑著展示這些文創產品,眼里滿是對技藝新生的期待。如今,這些承載著匠心的小物件,正成為三閭刺繡走向更廣闊天地的使者,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喜愛這門古老技藝。
非遺的傳承,離不開一代代傳承人的堅守與付出。喬貴榮與三閭刺繡的故事,正是無數非遺傳承者的縮影。他們用歲月澆灌熱愛,以匠心守護技藝,讓古老的文化在時光流轉中得以延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向這些傳承者致敬,更要主動接過傳承的接力棒,學習他們的執著與創新精神。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研團隊表示,將以此次探訪為契機,通過鏡頭語言搭配喬貴榮老師的生動講解,以圖文、視頻及實物作品等多元形式,全方位捕捉并展現三閭刺繡所蘊含的荊楚文化獨特韻味與深厚底蘊。團隊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人了解三閭刺繡的歷史與現狀,關注這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非遺技藝在當代綻放光彩,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