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非遺調研團隊探秘藍印花布技藝感受傳承與創新的碰撞
2025年7月13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研團隊開啟了對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探索之旅。作為中國傳統印染工藝的杰出代表,這項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連接歷史與現代的重要文化橋梁,團隊此行旨在深入了解其傳承與創新現狀。
首站,團隊前往懷化市鶴城區五溪非遺園三樓的非遺傳承人傳習中心,在這里有幸聆聽了市級非遺傳承人曾昭龍老師的講解。曾老師是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家族第四代傳承人,從業已逾10年,對這項技藝有著深厚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他首先向團隊介紹了藍印花布的歷史淵源,從其起源的民間實用需求,到在不同朝代的發展演變,讓成員們對這門技藝的歷史脈絡有了清晰認識。隨后,他詳細講解了藍印花布的制作工藝,包括選材、設計、刻版、涂漿、染色、氧化、清洗等關鍵步驟。其中,曾老師特別強調了刻版的重要性:“這是藍印花布制作中最為精細和關鍵的環節,每一刀都要精準到位,既考驗藝術造詣,更需要十足的耐心。”
在傳習中心,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老師對年輕一代傳承的重視。他正在這里教授小娃娃們藍印花布的制作技藝,從最簡單的圖案設計到基礎的涂漿手法,一步步耐心引導。曾老師認為:“傳承需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和了解這項技藝,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的種子,才能保持藍印花布的生命力。”看著孩子們手中逐漸成形的藍印花布,雖然技藝尚顯稚嫩,但那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好奇心已然悄然萌芽,讓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傳承的希望。
次日,調研團隊前往鳳凰古城,拜訪了另一位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傳承人劉新建老師。劉老師以其獨特的創新理念和對傳統技藝的深刻理解,為團隊展示了藍印花布在現代生活中的新應用。他打破傳統藍印花布圖案的局限,將經典的纏枝紋、云紋等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既具有傳統韻味又不失時尚感的作品——從簡約的手提袋、家居裝飾畫,到新潮的服飾配飾,每一件都讓人眼前一亮,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劉老師還向團隊介紹了他在染色工藝上的小創新,通過調整染料比例和氧化時間,讓藍印花布的藍色呈現出更多層次,更符合現代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