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載光陰流轉,永定河畔的槍聲猶在歷史深處回響。1937年7月7日,日軍炮火撕裂了宛平城的寧靜,盧溝橋的石獅默對破碎山河,"七七事變"以刻骨之痛掀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悲壯序幕。
今日憑欄,看橋上曉月依舊皎潔,橋下流水已滌盡硝煙。但歷史的棱角從未被時間磨平——殘存的彈痕是沉默的證人,紀念館內的銅像凝固著吶喊的瞬間。從那個夏夜開始,中華兒女以血肉筑就的長城,不僅鐫刻著屈辱與抗爭,更在血火淬煉中熔鑄了永不屈服的民族精魂。
值此紀念日,我們以文字為燭,既為照亮歷史的幽暗褶皺,更為警醒:和平的星空下,每一縷星光都曾是刺破黑暗的劍芒。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于2025年7月7日舉行紅歌教學活動。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實踐隊的師生們,正將泛黃的歷史相冊與鮮紅的時代旗幟在青山綠水間徐徐展開。他們用最質樸卻最震撼的方式——教村民以普通話詠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保衛黃河》,讓88年前盧溝橋的烽火與今日鄉村振興的號角,在紅歌的旋律中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
接著,實踐隊邀請安山村退伍老兵上臺帶領大家一起歌頌祖國

在活動末尾,大家共同歌頌《保衛黃河》,村民們和實踐隊鏗鏘有力的聲音1937年盧溝橋誓死抗敵的刺刀陣營,在精神上完成重疊。
隨后,實踐隊邀請鞍山村老黨員合影留念。

此刻,千里之外的盧溝橋上,第八十八盞紀念燈籠剛剛點亮。而烏蒙山深處的歌聲,正化作滿天星辰,與北方的燈火遙相輝映。這綿延八十八年的精神火炬,終將在代代相傳的歌聲中,照亮民族復興的萬里征程。
通訊員:鄧安琦 劉歡 向美霞 王克群 杜勝東 劉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