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歷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溯淮軍文化,繪凈灘新貌”實踐團于2025年7月赴巢湖姥山島開展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挖掘淮軍文化為出發點,以保護自然生態為落腳點,旨在以青年力量助力地方發展,實現文化與環境的協調共進。
尋跡淮軍:在歷史長河中打撈文化記憶
懷著對歷史的赤誠,實踐團踏上姥山島,在街巷遺跡間追尋淮軍文化的脈絡。他們叩開老住戶的門扉,聽祖輩口中的軼事串聯起歲月的碎片;駐足昭忠祠,與工作人員一同拼湊將領們的生平軌跡;埋首地方史志,從泛黃的文字里打撈那段影響近代進程的壯闊篇章。
一次次尋訪與梳理,不僅讓淮軍文化的輪廓愈發清晰,更讓實踐團成員堅定了信念:要讓這份沉淀在巢湖流域的歷史遺產,在當代土壤中重新綻放光彩。

(圖為隊員向工作人員了解昭忠祠 通訊員 王磊 供圖)
凈灘行動:用雙手為湖畔拂去“塵埃”
守護文化火種之余,實踐團亦心系姥山島的生態底色。為還湖畔一片清寧,成員們化身“生態衛士”,一場凈灘行動在湖岸悄然鋪展。有人執夾俯身,細拾塑料碎屑;有人分類歸整,將廢棄物妥帖收袋;更有人鉆入草叢,清剿藏于綠意中的污染物。指尖的動作與湖畔的風相和,讓潔凈重新吻上湖灘的肌膚。
這場行動不僅拂去了一隅的塵埃,更讓青年的環保擔當,在巢湖的粼粼波光中愈發清晰。

(圖為隊員進行凈灘活動 通訊員 王磊 供圖)
文明倡議:讓旅游與素養同行
實踐途中,“青山綠水姥山情,文明旅游共踐行”的主題倡議如一陣清風,拂過姥山島的游人肩頭。實踐團成員展起橫幅,向往來者細細絮說文明游覽的點滴要訣,再遞上筆,邀眾人以簽名為諾。
“不污湖面”“敬護古跡”“低語隨行”——這些簡單的約定,借著筆尖落下的鄭重,悄悄在人心間生了根。不少游客撫過簽名,輕聲承諾要從己身做起,讓旅途言行皆合于禮。
成員們以這般溫和的倡導,為姥山島的游賞畫卷,添上了一抹清亮的文明色澤。

(圖為游客在橫幅上簽字 通訊員 王毓 供圖)
問卷調研:傾聽聲音,助力發展
為了摸清當地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的現狀及需求,實踐團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內容涵蓋游客對淮軍文化的認知、對姥山島生態的評價,以及文明旅游習慣等維度。隊員們在景區入口及周邊,向游客與居民遞上問卷,耐心引導填寫。
過程中,不少參與者主動敞開心扉,就文化宣傳、環境治理提出想法:“希望多些旅游設施”“增設分類垃圾桶”……這些帶著溫度的建議與一手數據,不僅為后續針對性發展方案的提出筑牢根基,更讓實踐行動的現實分量...

(圖為游客填寫調查問卷 通訊員 王磊 供圖)
在淮軍文化的印記里,實踐團成員化身為故事的傳遞者,用生動講述讓沉睡的歷史“開口說話”,細碎的文化疑問在他們的解答中變得清晰,讓過往的風云在游客心中流轉。
人潮涌動的景區里,他們自然地融入引導的行列,用輕聲提醒和手勢疏導,讓參觀的節奏始終舒緩有序;遇見年長的游客,便主動上前指引路徑、照看物品,那份耐心與細致,像一縷清風,悄悄為游覽體驗添了份舒心。
這些不經意的舉動,讓志愿服務的暖意漫過景區,成了姥山島一道溫柔的風景。
此次實踐活動是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將文化傳承、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通過挖掘歷史、守護生態、調研建言、倡導文明等活動,實踐團為姥山島的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圖為全體隊員在游客中心前的合照 通訊員 張燦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