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下,"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團攜七十年校史榮光走進三所高中。當泛黃的老照片與現代實驗室的光影在PPT中流轉,當支教日記里的墨香與活動策劃書的字跡在講臺上交織,一場關于傳承與夢想的青春對話就此展開。800余名高三學子在沉浸式宣講中,觸摸到了曲阜師范大學的歷史脈動,更在心中種下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一、匠心鍛造:構建有溫度的立體宣講
團隊以"歷史縱深-現實圖景-未來藍圖"為軸,精心打磨宣講PPT這一核心載體。校史板塊中,成員們從檔案館127卷年鑒中提煉關鍵節點,將建校初期的茅草校舍與如今的國家級實驗室并置呈現,配合校友捐贈的1956年課桌實物照片,讓"學而不厭"的校訓跨越時空直抵人心。硬件設施展示突破常規,采用"晨昏四時"拍攝法:清晨圖書館的開窗瞬間、正午實驗室的陽光折射、傍晚操場的晚霞余暉、深夜自習室的燈火通明,30余張精選照片構建出立體化的"智慧校園"圖景。
大學生活板塊堪稱"青春博物館",收集的50余個校園活動影像涵蓋學術文化節、社團嘉年華等場景,動態畫面中躍動著青春的多元可能。成長路徑案例庫建設更具巧思,12位優秀學子的支教日記、活動策劃書等原始素材被精心編排,當這些帶著歲月溫度的資料出現在PPT上時,臺下響起陣陣驚嘆。"原來優秀是這樣煉成的"成為宣講現場最動人的共鳴。
二、協同攻堅:打造精密運轉的宣講系統
面對三所高中截然不同的校情,團隊創新實施"一校一策"精準對接:針對巨野一中住校生特點,將宣講調整為晚自習時段的"15分鐘精華版+互動答疑";為牟平育英藝術中學定制"藝術生升學路徑"專場,邀請美術學院師生現場展示創作過程;在石家莊十七中設置"學科體驗角",提供儒家文化VR設備讓學子沉浸式體驗。
物資保障組打造"移動宣講站":定制可折疊校史展架、配備雙備份投影設備、準備200份"校慶盲盒"(內含校徽書簽、論語金句卡)。安全保障方面構建"三級應急機制":5分鐘內可調用的備用車輛、10分鐘響應的醫療支持、30分鐘完成的行程報備流程。經過8次全流程演練,團隊將宣講誤差控制在90秒以內,實現"零事故"目標。
三、青春對話:在雙向奔赴中完成精神傳承
當PPT翻至"曲園十二時辰"頁面時,石家莊十七中教室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張由12張延時攝影拼接而成的圖片,完整記錄了從晨讀到夜習的校園生活。互動環節中,56只手同時舉起的問題讓宣講團不得不三次延長答疑時間。一位女生在紙條上寫道:"看到學姐的競賽獲獎證書,我突然不怕數學了。"這樣的瞬間,讓團隊成員深刻領悟到:他們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精神火炬的接力者。
宣講成效遠超預期:問卷調查顯示92%的學生"對曲園產生強烈向往",87%認為"獲得了清晰的大學規劃路徑"。更令人欣喜的是,3所高中主動提出建立"優質生源基地",曲阜師范大學招生辦主任評價:"這種帶著青春溫度的宣講,比任何招生手冊都更有說服力。"
薪火永續:在實踐育人中書寫青春答卷
這場持續23天的宣講之旅,讓團隊成員收獲了超越任務本身的成長:資料挖掘組練就了"在故紙堆里找金礦"的本領,語言表達組掌握了"把學術語言轉化為青春話語"的技巧,后勤保障組懂得了"細節決定成敗"的真諦。正如團隊日志所寫:"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校史,更是一種踏實奮斗的精神基因。"
如今,宣講團已建立"案例動態更新機制",將本次收集的500余份反饋融入新版PPT。未來,他們計劃開發"曲園精神"AR導覽系統,讓更多青年在科技賦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支平均年齡20歲的團隊用行動證明:當青春遇見傳承,便能迸發出照亮時代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