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曲園七秩的晨光穿透檔案館的玻璃窗,當宣講PPT的最后一幀定格在高三教室的屏幕上,"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團的成員們終于懂得:這場跨越盛夏的實踐之旅,不僅是一次校史的傳遞,更是一場關于責任、成長與傳承的青春淬煉。
一、方寸PPT間匠心自成蹊
制作宣講PPT的60個日夜,團隊在細節處雕琢匠心。為還原1956年建校初期的茅草校舍,成員三赴檔案館比對老照片;拍攝實驗室場景時,選擇晨光穿透玻璃幕墻的瞬間,讓現代科技與歷史文脈在光影中對話。在大學生活板塊,12位優秀學子的成長軌跡被拆解為200余個關鍵幀,從支教日記的手寫體到競賽證書的燙金紋,每個元素都經過12次版本迭代。當最終版PPT在投影儀上流轉時,大家恍然:所謂匠心,不過是把每個0.1毫米的誤差都當作使命來校準。
二、協作微光處星河可共筑
宣講籌備的攻堅時刻,團隊凝聚成彼此的光。面對3所高中不同的場地要求,聯絡組創新"模塊化對接方案":將宣講需求拆解為12項標準條款,通過可視化圖表與校方溝通,效率提升3倍。PPT優化階段,技術組建立"凌晨三點工作群",成員們在屏幕兩端實時標注修改點,200余處專業術語被轉化為青春話語。安全保障環節,物資組設計的"應急錦囊"包含從創可貼到校史問答卡片的23件物品,讓保障既有溫度又有深度。這些瞬間印證:當28顆心跳成同一個頻率,再難的關卡都能化作成長的階梯。
三、講臺三尺地薪火正相傳
走進高中教室的剎那,傳承有了最生動的注腳。當曲園四季美景在屏幕上流轉時,56雙眼睛里的憧憬比窗外七月驕陽更熾熱;講述學子成長案例時,筆記本上的沙沙聲與PPT翻頁聲交織成奮進的和弦。互動環節,高三學生小張攥著紙條的手微微發抖:"現在努力,真能考上這樣的大學嗎?"宣講員指著PPT中支教女生從怯場到自信的照片:"看,她用365天完成了蛻變,而你們還有300天。"紙條后來傳回團隊,上面多了一行字:"明天開始,每天多做一套題。"
圖:實踐團隊與高三學子合影鹿青媛攝
這場實踐終章時,團隊成員在日志里寫下共同的感悟:制作PPT學會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對歷史的敬畏;協作中收獲的不只是效率,更是生命的相互照亮;宣講時傳遞的不單是信息,更是讓奮斗基因在青年血脈中奔涌的使命。如今,那28份實踐心得已匯成新的案例庫,而團隊成員帶著"嚴謹、團結、傳承"的印記,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因為他們知道,曲園的薪火永不熄滅,青春的接力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