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積極響應黨中央“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號召。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組織師生,奔赴“祁紅”的核心產區安徽省祁門縣,開展以“祁紅下鄉路,振興鄉村行”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追尋祁紅痕跡,堅定振興之心 抵達祁門后,團隊成員與祁門縣團委開展調研座談,縣團委段倩敏書記在深入了解本次三下鄉活動的主旨和目的后,就具體路線和行程安排進行了細致安排。并圍繞祁門紅茶產業發展現狀、茶文化傳承與創新、鄉村振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展開交流。會后,實踐團冒雨前往縣茶山公園,實地了解茶園種植由叢式改為條式模式的優勢與現代化價值。
歷史與現實碰撞——鄉村振興新力量 實踐團來到祁門縣平里鎮。平里鎮是祁門紅茶“萬里茶道”的起運點。如今祁紅人建立起一條5G智能一體化生產線,實現了從鮮葉到成品茶的全流程自動化。隨后,實踐團參觀了被譽為中國茶業黃埔軍校的祁門茶業改良場,聆聽了祁紅新農人鄭海剛講述吳覺農、胡浩川、馮紹裘等先輩在此耕耘創新,祁紅香飄萬里的歷史。午后,實踐團前往蘆溪鄉拜訪安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嚴君鳳,了解祁門安茶歷史及其制作的十四道工序。
安茶傳千里——竹匾里的千年茶香 實踐團考察歷口鎮茶葉生產及銷售情況。在大成茂號汪海峰廠長的帶領下,參觀了歷口深山中的生態化示范茶園,考察了祁門縣特殊的自然地貌和水土資源,并于高山茶園體驗茶葉采摘,學習揉茶技藝。隨后,前往歷口鎮茶葉市場調研,與茶農深入交流。歷口鎮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地和水系,為楮葉種茶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祁門香”。
守正創新——試驗田中的突圍探索 走進紅旗村,實踐團圍繞祁門紅茶創新發展與生態鏈開展實地調研。紅旗村黨支部負責人吳華清、駐村第一書記葉征義等熱情接待并與實踐團展開座談。吳書記認為祁門紅茶雖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但也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他表示,紅旗村根據紅茶困境探索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隨后,在吳書記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特色茶種“紅旗一號”,并在葉書記帶領下前往馮家頂開展水源地考察。午后,實踐團深入閃里鎮桃源村,了解近代祁門紅茶產業興盛、中蒙俄萬里茶道貿易的歷史。
考察結束后,實踐團對本次三下鄉活動進行總結復盤。會上同學們積極發言,分別闡述此行的收獲,團員們切身了解祁紅產業現狀與困境。通過考察平里、歷口、閃里三個祁紅核心基地,以及與當地新農人的對話,讓大家在實踐中品嘗到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還切實感受到祁門縣有關部門對茶產業的支持和創新。同學們此次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自己,在繁忙的行程中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了解鄉村發展現狀、茶農的真實生活與期盼。堅定了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體會了青年一代在鄉村振興中的歷史責任,必定讓青年智慧真正服務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