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青年力量正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2025年8月26日至2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安德學院的9名大學生組成“青穗筑夢·鄉土賦能”實踐團,深入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爍陽村,開展為期四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以青春之名,赴鄉村振興之約,通過惠農政策宣講、鄉村用火安全宣傳、農產品檢測和農村居
惠農政策宣傳:政策紅利落地實
實踐團圍繞惠農政策宣講、鄉村用火安全、農產品檢測、鄉村改造四大核心任務,將專業知識與鄉村需求深度結合。他們設計了“閻良惠農政策”主題海報,簡潔呈現耕地補貼、農機支持等要點,并在爍陽村活動中心張貼;同時制作政策傳單,細化申請條件、流程,分組入戶發放至每位村民手中,讓村民隨時能看、能查,把政策“送”到身邊。
在惠農政策宣講中,實踐團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政策內容,幫助村民理解政策紅利,增強了村民對政策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他們還通過舉辦院落宣講會,向村民闡釋野生鳥類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等生態保護意義與非法行為后果,引導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安全用火宣傳:筑牢基層安全防線
針對鄉村用火安全,實踐團制作用火安全海報,醒目傳安全。隊員們隨后前往村公告欄粘貼,認真校準位置,確保海報平整顯眼,方便村民看清安全要點。他們還分組入戶開展用火安全科普,從廚房液化氣操作規范,到柴草堆放防火注意事項,一一為村民說明;還結合真實火災案例講清違規用火風險,發放《鄉村用火安全手冊》,將安全防護送到家。
在安全用火宣傳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意識,還通過案例分析、合同條款解讀為村民答疑,增強了村民的風險防范意識。他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廣泛認可,村民們紛紛表示,通過實踐團的宣傳,他們對用火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
農產品檢測:助力鄉產業品質提升
為精準把控爍陽村農產品質量,實踐團收集村民種植的西紅柿、黃瓜、茄子等應季蔬果,專程送往專業檢測機構。在機構內,隊員們系統學習農殘檢測規范流程,親手參與實驗操作,同步完成農產品農殘快速檢測與品質評估。檢測結束后,實踐團第一時間將精準的檢測報告反饋給村民,同時結合報告內容,向大家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科學種植要點,引導村民樹立“以質取勝”的生產理念,從源頭為農產品品質把關,為鄉村特色產業健康發展筑牢質量根基。
農村居住環境調查:舊貌換新顏,村民幸福看得見
實踐團走訪發現,爍陽村房屋變化顯著。過去老屋多陳舊破損,既存安全風險,又影響村落顏值;如今借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政策,不少房屋完成加固和外立面改造,舊貌換新。改造后滿是驚喜:灰磚墻煥新留鄉土味,雜亂院落變整齊,村民辟出小菜園、小花園;屋頂加裝光伏板,既增收又成風景。與村民交流,隊員深切感受到居住改善讓幸福感、獲得感大增。
結語
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尾聲,實踐團的成員們滿載著收獲與感悟,與爍陽村的村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這次活動不僅為成員們提供了一個將理論知識與鄉村實際相結合的平臺,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價值觀的重塑。在與村民的深入交流中,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服務社會、貢獻青春力量的決心。
成員們在實踐中學會了如何將抽象的政策轉化為村民聽得懂、用得上的具體行動,如何將安全知識以生動的形式傳達給每一位村民,如何在農產品檢測中確保質量安全,以及如何在居住環境調查中真正了解村民的需求。這些寶貴的經驗將成為他們未來學習和工作的寶貴財富。
實踐活動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責任的結束。成員們深知,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他們承諾,將把在爍陽村的經歷和所學帶回校園,通過分享會、講座等形式,激發更多同學對鄉村振興的關注和興趣。他們相信,通過青年學子的共同努力,可以為鄉村帶來新的活力和希望。
爍陽村的村民們對實踐團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看到了青年學子的熱情和能力,對未來的鄉村振興充滿了期待。村民們的肯定和期待,更加堅定了實踐團成員們繼續前行的信心。他們期待著下一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能夠再次回到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帶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為鄉村的振興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青年學子將繼續前行,用青春和智慧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