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書記也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為響應這一政策導向與總書記的具體號召,河海大學富平柿餅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團以“‘柿’業興鄉,富平領航”為實踐主題,深入陜西省富平縣,聚焦柿餅特色產業,探尋其在鄉村振興中的賦能路徑,在實踐中勾勒出富平以柿興業、以業興鄉的生動圖景。
紅色精神領航: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平這片浸潤著革命熱血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紅色基因,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土地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我們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艱辛,從習仲勛同志的革命生涯中,隊員們被他的革命品格觸動,而現在富平柿餅等特色農產品與科技創新成果相串聯,讓隊員看到紅色精神在新時代鄉村發展中的延續與實踐。
產業創新破局:打造柿餅全鏈條發展新格局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撐,富平柿餅產業通過全鏈條創新,構建起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矩陣。團隊分別參觀走訪了灣里村柿子未來工廠,大方天璽產業園等地方。柿餅加工廠中,清洗、削皮、烘干等環節廣泛應用現代自動化技術,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柿染車間里,師傅們利用無法加工為柿餅的果實提取天然染料,制成可變色的布料產品,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富平柿餅也通過電商來拓寬了銷售渠道,同時也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企業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創新的營銷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為柿餅這一傳統產品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文化傳承賦能:延續富平柿子的千年鄉土根脈
文化是鄉村的靈魂,富平柿子文化歷經千年積淀,滋養著這片土地的發展與傳承。為感受柿餅厚重的文化力量,調研團前往了中國柿博物館和千年柿樹。中國柿博物館系統梳理了柿子在世界范圍內的起源以及富平柿子栽培的悠久歷史,清晰呈現出富平柿子產業從過去傳統的小規模種植和簡單加工,到如今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歷程,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產業發展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此次調研既展現了富平以紅色精神凝聚力量、以產業創新夯實根基、以柿子文化延續根脈的振興路徑,也讓隊員們深刻理解特色產業對鄉村發展的驅動作用。未來,調研團將整理實踐成果,形成可借鑒的產業發展案例;結合所學知識,為富平柿餅產業的技術升級、品牌推廣提供建議;通過校園宣講、社會實踐等方式,傳播富平“柿業興鄉”經驗,讓青春力量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持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