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山東中醫藥大學岐黃紅旅實踐團奔赴棗莊市山亭區馬頭村,聚焦當地金銀花產業發展現狀開展實踐調研。此次行動不僅是一次產業探索,更是傳承學校2019年沂蒙山區金銀花鄉村扶貧經驗,以專業技術助力鄉村振興從“高速脫貧”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接力實踐。
田埂問需:大數據破解種植困局,續寫沂蒙智慧
驕陽下,馬頭村金銀花田郁郁蔥蔥。實踐團成員與張經理漫步田間,手中平板實時顯示土壤墑情、光照強度等數據。“這片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會影響綠原酸積累。”團隊結合當地氣象數據與土壤樣本,已初步構建適宜金銀花生長的環境模型。
交流中得知,馬頭村金銀花種植尚處起步階段,農戶分散種植、管理粗放,采摘依賴人工、病蟲害防治憑經驗等問題,與2019年沂蒙山區金銀花產業困境高度相似。“當年沂蒙山區靠科技破局,如今我們有更精準手段!”團隊負責人王明揚感慨,當場提出物聯網監測生長數據、AI模型預測病蟲害等方案,為產業升級注入“智慧基因”,讓張經理看到從“粗放種植”到“精細管理”的轉型希望。
院落聽聲:產業鏈延伸,打通小農與大市場
“以前在外打工,聽說村里種金銀花能賺錢就回了。”種植戶李大哥家,翻新住房與院角堆放的金銀花形成反差。李大哥坦言,收入雖比打工穩定,但缺技術指導,產量、賣價難穩定。實踐團詳細記錄困惑:采收無統一標準、加工僅賣原料、不懂行情易被壓價。
“可幫村里搭建產銷數據平臺,對接深加工企業!”團隊給出產業鏈延伸方案——從統一采收標準、推動原料深加工,到打通市場渠道,讓“地頭貨”變身“高附加值產品”。在馬頭村,20多位返鄉創業青年滿懷熱情卻受技術與市場制約,實踐團的探索,為小農戶融入產業發展打開新窗口,續寫沂蒙山區“產業聯農帶農”的傳承故事。
村落探路:全鏈升級,激活振興新引擎
漫步馬頭村,新老建筑交錯。村東頭,二層小樓配小轎車彰顯產業活力;村西頭,土坯房佇立訴說發展差距。“年輕人回來不多,但有了開頭。”村支書話語道出現狀。實踐團深挖問題:北鄰工廠難塑“零污染”品牌、缺地理標志認證致優質難賣高價、無深加工讓產業鏈偏短……
針對這些,團隊打出“科技+品牌+創新”組合拳:用圖像識別技術打造“數字溯源體系”,讓金銀花質量可查可溯;借鑒沂蒙山區“地理標志賦能”經驗,協助申請地理標志認證;聯動學校科研團隊,探索金銀花茶飲、護膚品等深加工路徑。從種植到銷售、從品牌到創新,為產業長遠發展謀篇布局,推動金銀花產業從“脫貧增收”向“高質量振興”進階。
夕陽西下,實踐團帶著調研數據返程,留下科技賦能的火種。從2019年沂蒙山區脫貧攻堅的“高速突圍”,到如今馬頭村鄉村振興的“高質量深耕”,山東中醫藥大學以一脈相承的擔當,續寫金銀花產業振興故事。正如團隊日志所寫:“接過前輩接力棒,用專業智慧助力鄉村結出‘金銀’果實,讓中醫藥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沂蒙經驗’,在新時代開出更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