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8月8日至8月14日,西安郵電大學赴貴州“陜澳同心·黔行筑夢”實踐隊與澳門青年志愿者協會相約奔赴臺江縣排羊鄉南林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通過“溯源-實踐-傳承”三維途徑,賦能鄉村振興,讓傳統文化在振興實踐中綻放光彩。
溯源南林歲月:從歷史記憶到時代回響
初到南林村,實踐隊便開展深度走訪調研,走訪苗繡人家,尋訪文化印記。隊員們拜訪了老支書李真榮和116戶苗族老鄉,細心采集整理了豐富的苗族傳統技藝資料、民俗風情故事。這些珍貴的資料,不僅有助于挖掘和保存南林村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更有助于傳承與弘揚當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苗族的傳統技藝與文化魅力成為激勵當代青年了解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鮮活教材。
(圖為“陜澳同心·黔行筑夢”實踐隊成員攜帶生活物資走訪村民家)
深耕鄉土實踐:從校園美化到田間行動
實踐隊將“行走的思政課”搬進田野鄉間。在南林村小學,實踐隊成員和澳門青年志愿者化身“鄉村小學美容師”,頂著驕陽鋪設、繪制紀念墻磚,為校園布置燈光晚會,以實際行動參與校園環境整治。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實踐隊深入田間,走進冰球子種植基地和水稻種植農田,了解農產品種植、養護、采摘、銷售方法。隊員們還與同吃同住的老鄉共烹佳肴,在餐桌旁聆聽村寨發展的故事,以美食交流不同餐飲文化。調研中收集的17條民生建議,部分已形成方案獲得當地村委會認可,將青年學子“深入基層、服務鄉村”的熱情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助力。
(圖為鄉村小學環境美化前后對比圖)
(圖為“陜澳同心·黔行筑夢”實踐隊成員參觀冰球子農業產業基地)
(圖為陜澳兩地志愿者共繪南林村葡磚紀念墻)
傳承苗家文化:從個體擔當到集體共鳴
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期間,隊員們與村干部座談交流。雙方圍繞冰球子等特色農產品銷售、苗繡銀飾文化推廣等具體問題聊思路、想辦法,用接地氣的交流對接校地需求,讓大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播。在南林村,隊員們換上苗族盛裝,用短視頻等新手段,將冰球子、百香果等“山貨”搬上網絡。這種“互聯網+農業”新模式,正實實在在地拓寬銷路,擦亮南林品牌。
(圖為“陜澳同心·黔行筑夢”實踐隊成員與孩子們一起進行繪畫創作)
(圖為陜、澳、黔三地聯合組織苗寨文化晚會)
實踐之行轉瞬即逝,但在南林的土地上刻下了青春與文脈交織的深深印記。這不是簡單一次簡單的“三下鄉”活動而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因對文化的熱愛匯聚一堂,用笑容書寫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故事。
(圖為陜、澳兩地志愿者與村中孩子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