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院“護航成長與愛‘童’行”安康分團實踐紀實
8月28日,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安康市旬陽市白柳鎮婦女兒童之家的活動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院“護航成長與愛‘童’行”安康分團的志愿者們,帶著對“兩彈一星”精神的崇敬與傳承使命,開啟了一場特殊的紅色精神傳遞之旅。5名志愿者以生動的課堂形式,為當地30余名兒童講述“兩彈一星”故事,讓偉大精神在童真心中埋下信仰種子,助力孩子們厚植家國情懷。精神開篇:回溯光輝歷史,叩響信仰之門上午9時,活動正式開始。志愿者身著印有“兩彈一星精神”字樣的藍色馬甲,站在大屏幕前,身后是精心準備的“兩彈一星”主題課件。隨著畫面切換,“兩彈一星”元勛們的黑白照片、蘑菇云騰空而起的震撼場景、導彈劃破天際的壯麗畫面依次呈現。“小朋友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國家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是有一群特別厲害的叔叔阿姨,他們隱姓埋名,造出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志愿者溫柔又充滿感染力的聲音,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我知道!有鄧稼先!”“還有錢學森!”孩子們踴躍回答,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崇敬的光。志愿者順著孩子們的回答,詳細講述鄧稼先在艱苦環境中帶領團隊研制原子彈,錢學森突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等故事。講到鄧稼先為了獲取實驗數據,不顧危險進入爆心區時,活動室里安靜極了,孩子們緊緊盯著屏幕,臉上滿是心疼與震撼;聽到錢學森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決心用知識報效祖國時,又紛紛鼓起掌來。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理解,志愿者還設計了“時空問答”環節,用卡通化的歷史場景圖,提問“哪顆衛星開啟了中國太空探索第一步”“‘兩彈一星’精神包含哪些內容”,孩子們積極搶答,在趣味互動中,將“熱愛祖國、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精神內涵,一點點刻進心里。
圖為活動開始志愿者為小朋友介紹“兩彈一星”
互動探索:解碼科學奧秘,點燃求知之火故事分享后,進入“科學小探秘”環節。志愿者借助圖文并茂的課件與簡單道具,為孩子們講解“兩彈一星”背后的基礎科學知識。大屏幕上,紅色的“不安全輻射”與綠色的“清潔核能”藝術字圖案格外醒目,志愿者指著圖案問:“小朋友們,輻射是不是都很可怕呀?”“是!會傷害人!”孩子們齊聲回答。“其實呀,輻射也分很多種,像我們曬太陽感受到的紫外線,就是一種輻射,但是合理利用的核能,能為我們帶來清潔能源呢。”志愿者一邊解釋,一邊拿出簡易的“輻射科普道具”,模擬安全輻射與危險輻射的區別。接著,又通過動畫演示,展示原子彈的核裂變原理、人造衛星的升空動力,把復雜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能聽懂的“科學童話”。“老師,衛星怎么能一直在天上飛呀?”“核爆炸的時候,科學家怎么保護自己呢?”一個個充滿童真的問題接連拋出,志愿者們耐心解答,還引導孩子們分組討論“如果我是科學家,怎么讓衛星飛得更遠”。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嘰嘰喳喳地分享想法,有的說“給衛星裝超級大翅膀”,有的說“讓衛星吃‘能量糖果’”,在天馬行空的想象里,種下對科學探索的熱愛。

圖為志愿者向孩子們介紹區分有害或者有益輻射
此次“兩彈一星”精神宣講活動,志愿者們以故事為帆、科學為槳、藝術為翼,讓紅色精神跨越時空,走進孩子們的世界。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儲備,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愛國、奉獻、探索的種子。未來,團隊將繼續創新形式,把更多紅色精神、科學知識帶給孩子們,用實際行動護航成長,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報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