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春如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號角聲中,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15名青年學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懷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于7月20日奔赴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崇疃中心小學,開展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與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響應國家教育均衡發展戰略、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的生動實踐,于8月2日圓滿落幕。
圖為團隊合照
精心籌備,青春向黨為國育才 支教之行始于春末的精心籌劃。5月8日起,團隊在校內通過橫幅、海報、咨詢群等多渠道展開火熱宣傳,廣納英才。經過6月8日嚴格面試,15名能力出眾、熱心公益的隊員于9日集結完畢。15日的見面會上,隊長詳述支教地實情并完成科學周密的分工。隨后,教研組精心打磨涵蓋基礎與拓展的多元課程體系,緊鑼密鼓排布課表;事務組周密采購教學物資、藥品及生活用品;定制隊服隊牌彰顯團隊精神。為確保教學質量,團隊分別于6月22日、7月5日組織兩次全員試講,反復打磨課程,精益求精。7月20日,隊員們于濮陽東站集結,滿載著對鄉村教育的深情與責任,統一奔赴崇疃中心小學,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擔當。
多元課堂,澆灌鄉村希望之花 面對一至四年級求知若渴的孩子們,堿蓬火支教團深刻理解國家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方針,精心設計了語文、數學、英語核心課程筑牢學業基礎,融入音樂、舞蹈、體育課程強健體魄、陶冶情操,拓展地理、歷史劇、科學課程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更創新開設創客工坊、動物世界、興趣探索等特色課程,激發創新潛能與探索精神。安全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貫穿其中,守護孩子們平安成長。課堂上,隊員們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耐心細致的引導和豐富的實踐體驗,努力補齊鄉村素質教育的短板,將國家倡導的“五育并舉”理念播撒在孩子們心田,點燃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為鄉村孩子的全面發展注入新活力。
圖為課堂片段
扎根鄉土,汲取精神滋養 為深入了解支教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紅色基因,7月27日,在崇疃中心小學校長的親自帶領下,全體支教隊員懷著崇敬之情,專程前往當地的濮陽第一黨支部紅色教育基地和倉頡陵進行參觀學習。
紅色洗禮: 在濮陽第一黨支部紅色教育基地,隊員們通過珍貴的史料和生動的講解,重溫了革命先烈篳路藍縷、浴血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感悟了堅定信念、無私奉獻的紅色精神,上了一堂震撼心靈的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實踐課。
文化尋根: 走進倉頡陵,漢字起源之地的莊嚴與厚重撲面而來。隊員們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體悟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內化研討: 當晚,支教團立即組織召開了專題研討分享會。隊員們結合白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熱烈討論如何將這些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和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后續的課堂教學。大家集思廣益,旨在將愛黨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的種子,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播撒進他們的心田,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育人目標。
圖為參觀實記
深入鄉土,調研獻策助力振興 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為深入了解鄉村教育生態,探索“教育留人”的可行路徑,7月29日上午,堿蓬火支教團在指導老師帶領下進行深度家訪,零距離感知學生家庭狀況與成長環境。29日與30日下午,調研組扎根喬崇疃村,圍繞 “產業進村,教育留人:小作坊模式下鄉村教育與家庭陪伴的協同發展” 這一核心課題展開扎實調研。隊員們不僅走訪村民,傾聽心聲,更實地考察了當地的玩具廠、紡織廠等特色小作坊,采訪一線工人了解產業現狀與就業需求。同時,調研組還與指導老師一起專訪了本村村支書,深入探討產業發展規劃、人才吸引政策及其與鄉村教育、家庭結構的聯動關系。通過多角度、多對象的深度訪談與實地觀察,記錄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與教育痛點,隊員們努力為探索教育賦能鄉村、破解人才流失難題貢獻青年思考與調研成果。
圖為家訪實記
圖為調研實記
碩果綻放,情系家國筑夢遠航 8月1日上午,崇疃中心小學校園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與離別的不舍。一場精彩的成果匯報集中展現了支教活動的豐碩成果:
地理知識競答:三、四年級的孩子們自信搶答,世界在他們眼中不再遙遠;
手工作品展覽(展板已于7月31日晚精心布置):充滿童趣與創造力的作品,是想象力與實踐能力的完美結合;
文藝匯演:歌聲與舞姿交織,展現青春活力。全體支教隊員與指導老師深情獻唱《明天會更好》,將最美好的祝愿獻給孩子們,歌聲承載著不舍與殷切期望,濕潤了無數眼眶。匯演結束,離別的時刻終至,師生相擁,互道珍重,濃濃情誼定格心間。
8月2日一早,隊員們惜別這片揮灑過汗水與熱情的土地,在濮陽東站踏上歸程。
青春聚力,點亮鄉村教育之光 此次大連理工大學堿蓬火支教團濮陽之行,是高校學子響應國家號召、服務鄉村教育振興的縮影。隊員們以青春之我,投身鄉村教育一線,不僅為崇疃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打開了通向廣闊世界的一扇窗,播下了求知、向上、創新的種子,更深刻體會了國家推動教育公平、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的重大意義。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深刻內涵,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責任擔當。
短暫的支教雖已結束,但這份連接城市與鄉村、大學與小學的情誼,這份對鄉村教育事業的關注與思考,將長存心間。堿蓬火支教團播撒下的智慧火種與關愛之光,必將持續照亮孩子們前行的道路。我們堅信,在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教育的沃土必將更加豐饒,每一個孩子的夢想都能茁壯成長,鄉村的明天,孩子們的未來,定如歌中所唱——明天會更好!
——大連理工大學2025“豫”見堿蓬火支教團傾情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