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背景與目的:
在當今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愈發重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傳承與發展,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切實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價值,滁州學院中華文化探索團積極響應號召,于奔赴南京博物院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調研活動。
南京博物院作為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和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占地13萬余平方米,采用一院六館格局,全院設六所研究部門。這里匯聚了大量珍貴文物,從不同角度生動展現了我國悠久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反映了南京市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探索中華傳統文化的絕佳場所。此次調研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訪談、資料收集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南京博物院在傳統文化展示、傳承與創新方面的經驗與做法,為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供有益借鑒探尋悠久文化感悟燦爛文明。
二.調研行程與重點內容:
(1)歷史館:領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探索團首先來到南京博物院的主體建筑——歷史館。按照展廳的布局以及歷史脈絡,依次參觀學習了遠古印象、史前神韻吳越春秋、郡國華章漢家故里、六朝迭興隋唐華彩、江淮多姿宋元氣象、盛世江南明清輝煌等6個展廳。
在遠古印象展廳,一件件古樸的文物仿佛將探索團成員帶回到了遙遠的過去,讓他們感受到了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那些粗糙卻充滿智慧的石器、陶器,見證了遠古人類為了生存而不斷努力的歷程。史前神韻吳越春秋展廳則展現了吳越地區獨特的文化風貌,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文物,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觀念。
郡國華章漢家故里展廳中,豐富的漢代文物讓人感受到了漢朝的強盛與繁榮。畫像石、陶俑等文物生動地再現了漢代的社會生活場景,包括農業生產、商業活動、娛樂文化等各個方面。六朝迭興隋唐華彩展廳則見證了六朝和隋唐時期的文化繁榮。六朝時期的青瓷、陶俑等文物,展現了當時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隋唐時期的金銀器、唐三彩等文物,則彰顯了這一時期的輝煌與燦爛。
江淮多姿宋元氣象展廳展示了宋元時期江淮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瓷器、書畫等文物體現了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和文化特色。盛世江南明清輝煌展廳則呈現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繁榮景象。精美的明清家具、絲綢、工藝品等文物,反映了當時江南地區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
通過參觀歷史館,探索團成員深刻領略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造力和智慧傳承文化精髓,賡續中華文脈。
(2)特展館:品鑒鎮館之寶的獨特魅力
隨后,探索團來到特展館,近距離觀察了金蟬玉葉和鎏金銀嵌寶石獸形銅研盒等鎮館之寶。
金蟬玉葉整體造型生動逼真,金蟬呈伏狀,雙翅欲展,嘴巴微張,仿佛正在鳴叫;玉葉則晶瑩剔透,葉脈清晰可見,金蟬與玉葉巧妙結合,相得益彰,體現了明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鎏金銀嵌寶石獸形銅研盒造型獨特,以獸形為主體,表面鎏金并鑲嵌寶石,工藝精湛,裝飾華麗。這件文物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觀念和文化特色。
探索團成員被這些鎮館之寶的精美工藝和獨特魅力所震撼,紛紛表示這些文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和保護傳承文化精髓,賡續中華文脈。
(3)數字館:體驗科技與文化的融合
數字館是南京博物院近年來新興的展廳之一,這里采用了大量的現代科技手段,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參觀體驗。
數字館中光線較暗,參觀路線為線性,擁有各類投影和屏幕再現了南京城往日的風貌。其中不乏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品,如會動的畫作、南京城沙盤模型、地球投影等。沙盤模型不僅展示了南京城的地理風貌,還通過燈光、音效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南京城的歷史變遷。
此外,數字館中還有與觀眾互動的眾多場景,如小游戲、電子展覽板、留言板等。探索團成員對這些互動設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參與其中,通過互動深入了解了南京的歷史文化。
然而,在參觀過程中,探索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年限問題以及缺少維護更新,加上參觀當天人流較多,這些設備展示的畫質過于模糊,展覽板中存在信息缺失問題以及觸摸響應問題,造成實際體驗不佳。探索團建議南京博物院加強對數字館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提高參觀體驗質量,更好地發揮數字館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4)民國館:感受民國風情與文化氛圍
民國館重現了南京民國風情,是南京博物院的一大特色展廳。走進民國館,仿佛穿越到了民國時期的南京街頭。蒸氣火車頭、老式轎車、特色的郵局寄送明信片服務、民國服飾租賃、文創產品等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許多年輕參觀者在民國館中拍照合影,感受民國時期的浪漫與風情。茶館劇場還進行了戲劇表演,觀眾眾多,讓人們在欣賞表演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民國時期的文化氛圍。
此外,民國館中還展示了一些反映當代文化生活的老物件,如一些用小冊子裝訂的紅色小說,以紅色小說為原型改編的紙本墨筆連環畫,黑白木刻連環畫等。這些老物件讓探索團成員有機會感受到上世紀末的文化氛圍,了解民國時期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5)歷代雕塑館:領略東方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藝術之始,雕塑為先”,雕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藝術種類之一。歷代雕塑館集中展示了一批閃耀著東方文明與智慧的藝術品。
館內的雕塑作品年代跨度大,風格多樣,從先秦時期的青銅雕塑到明清時期的石質雕塑,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這些雕塑作品不僅體現了當時的藝術水平和審美觀念,還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追求。
探索團成員在歷代雕塑館中駐足欣賞,被這些雕塑作品的精美工藝和獨特魅力所折服。他們認為,這些雕塑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對于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三.調研成果與收獲:
(1)文化認知的提升:
通過此次調研,探索團成員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他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及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造力和智慧。這種文化認知的提升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2)創新經驗的借鑒:
南京博物院在傳統文化展示、傳承與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數字館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再現歷史風貌,民國館通過場景還原營造文化氛圍,文創產品開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等。探索團認為這些創新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可以為其他文化機構和場所提供有益的參考。
(3)問題與建議的提出:
在調研過程中,探索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數字館設備維護更新不足、部分展廳講解服務有待加強等。針對這些問題,探索團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南京博物院能夠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服務質量,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和弘揚中的作用。
(4)合作與交流的契機:
此次調研為探索團與南京博物院之間搭建了一個合作與交流的平臺。探索團希望未來能夠與南京博物院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例如,可以聯合開展文化研究、展覽策劃、教育活動等,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更多的力量。
四.結語
中華文化探索團赴南京博物院的調研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這次調研,探索團成員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學習了南京博物院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先進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在未來的工作中,探索團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積極宣傳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希望南京博物院能夠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工作,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華傳統文化。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