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漁業發展路,生態共治繪新篇
寧海漁業發展路,生態共治繪新篇
“走進寧海生態共治中心,探究漁業生態保護措施”的背后,是一場關乎海洋生態與漁業未來的變革。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2025年6月29日,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溯洄生生”實踐團隊在張澤明副教授帶領下,前往寧?h蛇蟠涂海洋開發有限公司,開啟探尋漁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平衡的揭秘之旅。
實踐團隊懷著對藍色國土的敬畏,以“生態漁村:沿海漁村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漁業發展之路”為主題,通過實地考察等探究現代漁業養殖與生態保護關系,此行既是調研,也是傳播生態修復理念、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一、【政策領航・企校協同】共繪生態漁業新藍圖
寧?h蛇蟠涂海洋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寧?h一市鎮蛇蟠涂,是一家綜合性海洋開發公司。公司占地18000畝,招商引資14家企業,業務涵蓋種業、苗種、養殖等領域,成就顯著:
(1) 種質板塊:中國水科院東海所寧海基地開展青蟹、貝類等種質研究;
(2) 苗種板塊:華大海昌其擬穴青蟹育苗量在全國最大,青蟹育苗量占全國85%市場份額,推動經濟與行業發展;
(3) 人才方面:技術人員多為水產領域高校教師與研究生。
二、【科技賦能・模式創新】解鎖藍色糧倉增長密碼
在現代化及“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合作深化背景下,本土水產養殖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近年來,厄瓜多爾等海外養殖產業憑成本與資源優勢進入中國市場,給本土企業帶來競爭壓力。徐軍超總經理談到:“公司采用高位池養殖、數字化養殖、工廠化養殖及漁光互補等多種模式,生產中注重生態保護。針對高位池養殖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病害及環保壓力等挑戰,公司積極應對,嘗試改變養殖模式、增加光伏板等。還計劃投資建設2個示范區,統一處理養殖尾水確保達標排放。”這一舉措彰顯了企業在生態保護上的責任擔當。
實踐團隊深入養殖基地了解尾水處理系統。養殖尾水先入排水溝初步沉淀,濾掉大顆粒雜質;接著流入沉淀池進一步沉降;然后在處理池,通過懸掛生物膜、種植植物、加入吸附材料,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凈化水質;最后添加細菌和藻類進行深度生物處理,確保達標排放。
團隊成員不僅學習到在國家的大力治理下,各企業進行的生態化治理的新方式,還學習到了未來應如何開展對漁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寧大海洋學子能夠把自己在學校中、課本中所學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對專業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對其的理解。
三、【綠能共生・經略海洋】開辟漁光互補新賽道
公司在漁業養殖模式上持續創新,積極探索綠色能源與漁業結合。東方日升公司的漁光互補模式成行業典范,實現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結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團隊成員感受頗深,原來漁業也可以和光伏板大面積結合,進而做到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漁光互補養殖模式
四、【產教融合・智惠漁村】擘畫共同富裕新圖景
寧?h蛇蟠涂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在發展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周邊漁村共富。公司為漁民提供技術支持、組織專業培訓,提升其養殖與管理水平;協助銷售產品,解決銷售難題;還與銀行合作協調低息貸款,緩解資金壓力。此外,徐總著眼漁業文化發展,希望與寧波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文化講堂,提升漁民文化素養,為漁村長遠發展注入活力。
五、【薪火相傳・向海圖強】水產學子的時代使命
徐總寄予水產學子厚望,稱水產行業是朝陽產業、前景好。他鼓勵同學們誠實踏實、吃苦耐勞、耐住寂寞,無論深造科研還是積累經驗,都要有明確目標與規劃。其寄語體現對后輩期待,鼓勵學子以實干精神逐夢。
此次實踐之旅隊員收獲頗豐,學到前沿養殖知識,體驗“漁光互補”等綠色養殖新模式,感受漁業工作者辛勤付出。這些經歷將激勵水產學子在現代化漁業建設新征程中砥礪前行,為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續寫海洋經濟華章。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