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北川羌族自治縣古羌水磨漆藝傳習所開展羌族水磨漆藝傳承創新活動。活動邀請第7屆非遺傳承人,通過作品展示、工藝分享、互動體驗,推動省級非遺與現代生活融合,吸引高校師生及非遺愛好者參與。

活動伊始,第7屆非遺傳承人、北川羌族自治縣古羌水磨漆有限公司技藝骨干朱紅志講解作品。陳列區,經蜂蠟封口的葫蘆受關注,傳承人介紹:“蜂蠟封口是傳統技法,能鎖住葫蘆蜜香。” 特殊葉子原型茶壺,紋理 “看得見摸不著”,添品茶意趣。展臺上,車掛件、茶杯等實用器物兼具美與實用,融入現代工藝獲金獎的古琴,展現第七代傳承創新,“結合水磨漆技法與現代設計,讓古琴成文化載體”。

直徑近2米的"四川水文圖"圓盤亮相,由古羌水磨漆團隊與中央美院共創,以紅、金展現地域文化。團隊優化流程、選推廣材料降成本,讓作品走向市場。互動環節, “漆藝書簽繪制” 吸引參與,眾人感受漆藝細膩。
北川羌族水磨漆藝傳承千年,含80余道工序,已培訓學徒、教學超800人次,帶動就業、創旅游收入。此次活動讓古老漆藝成 “可參與、可體驗、可消費” 文化符號,為非遺傳承提供 “北川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