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武漢晴川學院美育浸潤計劃實踐團的 20 余名師生,前往崇陽縣青山水庫開展主題研學活動。此次活動通過實地考察、生態調研與創意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探索數字藝術與自然生態的深度融合路徑,為鄉村美育課程的開發積攢優質素材。

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借助無人機航拍、延時攝影等先進技術,從多個角度細致記錄水庫的生態景觀。這座始建于 1967 年的青山水庫,不僅擁有 7600 萬立方米的蓄水量,更保持著 Ⅱ 類優質水質。數字藝術專業的王同學感慨道:“水庫的波紋、山影以及完整的生態鏈,都是極為難得的數字創作素材。”


研學團隊別出心裁地將數字技術融入自然觀察中:后期組已著手制作 “水美青山” 科普短片。帶隊教師李紫薇表示:“這種跨界融合的模式,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為鄉村美育提供了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攝影組為團隊成員拍攝了個人照片,用于后期微課的個人展示海報制作。經過精心設計與排版,這些海報不僅能吸引學習者的目光,還能清晰傳達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教學特色,為微課增添更多個性化元素。
據了解,此次研學的成果將轉化為青山中學的美育課程,通過數字藝術的形式,讓鄉村學生真切感受生態與科技的雙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