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健康中國”戰略號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禁毒青力量 法治健康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赴陜西省長安強制隔離戒毒所等地開展禁毒實踐活動。
7月17日,實踐團成員及指導老師綦玥、齊昱霖赴陜西省長安強制隔離戒毒所交流學習。
涂鵬泉警官帶領實踐團成員走進戒毒人員的生活區,并介紹道“我們對戒毒人員實行軍事化管理,從日常起居到集體活動均建立規范有序的制度;在生活保障方面,嚴格把控飲食安全,確保‘吃飽,吃熟,吃熱,吃的干凈衛生’。同時,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于管理中融入溫情關懷,實現規范管理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
實踐團成員隨后依次參觀了傳統文化習藝室、生物反饋VR干預治療室等教學中心的功能區域。戒毒所以科學戒治為核心、以銜接幫扶為延伸,運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手段,助力戒毒人員成功戒斷毒癮、回歸社會。
在參觀過程中,戒毒人員通過講述親身經歷揭示了毒品的危害:從最初的“好奇嘗試”到無法自拔的成癮過程,吸毒嚴重損害其身心健康,導致家庭經濟狀況下滑。這一真實案例使實踐團成員認識到,毒品摧毀的不僅是個體,更是整個家庭的幸福。
在座談會上,涂警官結合具體禁毒案例,分析了吸毒人員沾染毒品的原因,涉及個人心理、家庭環境和社會影響等多角度因素。隨后,涂警官就如何在校園和社會層面開展禁毒宣傳工作分享了經驗與建議,重點介紹了針對不同群體的差異化宣傳策略、內容重點以及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圖為涂警官講解禁毒案例 杜泓臻 攝

圖為禁毒問答環節 杜泓臻 攝
在交流問答環節,涂警官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青少年涉毒誘因的剖析直指問題核心。他首先提到,當代部分青少年因學業壓力與社交困境陷入心理空虛,生活缺乏明確目標,容易在“尋找刺激”的心態下被毒品趁虛而入——“就像一艘沒有航向的船,很容易被錯誤的潮水帶偏方向”。其次,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理往往成為涉毒的“敲門磚”。不少孩子對“禁品”的神秘感充滿探究欲,尤其在同伴一句“試試沒什么大不了”的慫恿下,抱著“就嘗一次”的僥幸跨過紅線,卻不知毒品成癮的生理機制早已悄然啟動。更值得警惕的是吸毒人員的精準引誘。他們常以“提神”“解壓”為幌子,將新型毒品偽裝成奶茶、巧克力等青少年熟悉的形態,在娛樂場所、社交軟件中層層設套,利用未成年人的社會經驗不足實施誤導。而高學歷群體的認知偏差更具隱蔽性。部分大學生自恃知識儲備豐富,錯誤認為“憑理性可以掌控毒品”,甚至輕信“偶爾使用能激發創造力”的謠言,忽視毒品對神經系統的不可逆損傷,最終在“高估自身抵御力”的誤判中淪陷。涂警官強調,這四類誘因背后,實質是青少年心理防線、認知體系與社會辨別力的薄弱點。唯有針對性構建信任關系,讓他們愿意向家長、老師敞開心扉,同時通過案例教學、互動體驗等方式開展精準普法,才能筑牢青少年抵御毒品的心理與認知防線。
翌日,在雁塔校區黨建活動中心,實踐團成員與陜西省新周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以“認清毒品危害,強化禁毒宣傳”為主題的線上座談會。
圖為線上座談會 杜永鑫 攝
張天樂警官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強調要“以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厲行禁毒方針,打好禁毒人民戰爭”。結合當前國際毒品形勢,張警官分析了世界四大主要毒品產區——“金三角”地區、“金新月”地區、“銀三角”地區和“黑三角”地區的產銷特點,指出該態勢對我國禁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圖為實踐團成員記錄會議要點 杜永鑫 攝
此外,張警官系統講解了毒品成癮機理以及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同時,針對新型毒品的隱蔽性、迷惑性等特點,張警官提出了“提高警惕、謹慎交友、及時舉報”的防范建議。
當前禁毒形勢依然嚴峻,實踐團通過實地學習與線上座談雙線融合深化禁毒認知、筑牢思想防線、提升防毒能力,增強了投身禁毒人民戰爭的自覺。未來,成員將傳遞所學所感,積極參與禁毒宣傳,以青春力量筑牢禁毒防線,為禁毒事業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團與戒毒所合照 馮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