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號召,積極傳播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公眾養成科學、文明、環保、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7月10日上午,廣東工業大學“青測同行”實踐團走進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街道洛浦公園,開展了一場形式新穎的環保科普實踐活動。實踐團通過三個特色攤位的互動體驗,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宣傳盛宴。
播撒低碳種子,傳遞節能智慧 作為活動的第一站,“綠色生活指南站”以“做綠色低碳小衛士,種下環保種子”為核心主題,率先拉開了這場環保科普活動的序幕。
攤位上,隊員們早早準備好了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及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公司聯合編寫的50余本宣傳冊,整齊地擺放在桌前,等待著居民們的領取。講解一開始,隊員們沒有直接切入復雜的環保知識,而是從大家最熟悉的天氣說起——“您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夏天比過去熱多了?”這個貼近生活的問題瞬間引發了居民們的共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著在小區居住多年來感受到的氣候變化,紛紛點頭認同“天氣越來越熱”的現狀。
借著這份共鳴,隊員們順勢科普起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現實:地球就像一個逐漸升溫的“大溫室”,而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正是讓這個“溫室”不斷變熱的重要原因。隨后,他們結合宣傳冊內容,詳細講解了全球變暖可能引發的極端天氣、生態失衡等災害,以及實現碳中和的具體路徑。
最讓居民們感興趣的,是隊員們結合日常生活場景提出的節能減排小妙招——從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到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大家明白,綠色低碳并非遙不可及的理念,而是能融入柴米油鹽的生活習慣。講解間隙穿插的手作活動,更讓居民們在動手實踐中加深了對節能減碳的理解,真正將環保種子播撒在心中。
孕育綠色樹苗,鞏固環保知識 活動的第二站來到“環保知識成長站”,這里以趣味知識問答為載體,讓環保理念在互動中生根發芽。實踐團圍繞節能減排設計了一系列貼近生活的問題,隊員們以問答互動的形式向居民發起提問,邀請大家積極參與作答。
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居民們對綠色低碳知識的理解如同破土的幼苗般不斷扎根深化——剛剛在首站接觸的環保知識,此刻通過答題轉化為更清晰的認知。為激發參與熱情,實踐團特別設置了階梯式獎勵機制:居民根據答對題目的數量,可領取對應等級的環保獎品,從造型精巧的節能小夜燈、便攜實用的手持小風扇,到可循環使用的餐具套裝等,每一件獎品都承載著綠色生活的理念。
這些融入綠色理念的實用物品,不僅是對居民積極參與的肯定,更像是為“環保幼苗”澆灌的養分,鼓勵大家將節能減排的意識轉化為日常行動,讓綠色生活的枝芽在生活中持續生長。
澆灌參天大樹,踐行低碳承諾 作為活動的第三站,“低碳創意工坊”憑借手工DIY的獨特魅力,成為整場活動中最火爆的攤位。實踐團精心準備了植物畫筆與純白帆布袋,邀請居民們發揮想象,在帆布袋上自由創作環保主題畫作。
活動現場,許多阿姨牽著小朋友的手圍在桌前,大手握小手共同執筆——有的畫出郁郁蔥蔥的森林,有的勾勒循環利用的箭頭,有的寫下“綠色生活”的字樣,一幅幅充滿童趣與心意的作品在帆布上逐漸成形。繪畫結束后,大家興奮地舉著自己的作品拍照打卡,隨后在帆布袋上鄭重簽下姓名,許下踐行綠色低碳的承諾。
這些承載著創意與承諾的帆布袋,將被居民們帶回家中,成為日常購物的實用裝備。通過循環使用帆布袋減少塑料袋消耗,大家在潛移默化中踐行著低碳生活方式。親子間的互動不僅讓環保理念在家庭中代代傳遞,更讓“綠色之樹”在溫馨的協作中枝繁葉茂,為共建低碳社會注入蓬勃生機。
此次環保科普實踐活動中,廣東工業大學“青測同行”實踐團以青春之力扎根社區,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為洛浦街道的居民播撒下環保的種子。這支實踐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擔當,在生態理念傳播中,為綠色發展背景下的社區環保建設、公眾意識培育注入新的活力,以科普為媒、以行動為介,描繪出青春助力生態保護的鮮活畫卷。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在活動中收獲環保知識與行動力量的居民們,會帶著這份綠色信念,將低碳生活融入日常,共同守護家園的碧水藍天,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