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大學學子赴山塘村鄉村振興調研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各地紛紛加大對鄉村振興建設的投入力度,以改善農村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為進一步深化鄉村振興理念,拓展青年學生對鄉村振興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責任感,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童心同行、劇繪童夢”實踐團深入平湖市廣陳鎮山塘村開展調研活動。
戰略導向: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需求
2025年7月,調研團隊成員抵達廣陳鎮山塘村開展此次實踐活動,重點走訪山塘老街,探尋浙滬交界的千年文化底蘊與協同發展新貌。調研過程中,團隊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對當地的鄉村振興實施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和細致觀察,充分了解了當地經濟現狀及鄉村振興產業的發展情況并詢問了當地居民對本團隊項目方案的看法,為后續工作筑牢基礎。
實地調研:挖掘山塘村發展密碼
懷揣著對鄉村振興的憧憬與期待,團隊來到位于浙江平湖與上海金山交界處的明月山塘景區,探尋素有“一橋跨兩地,兩岸共明月”之稱的山塘老街。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團隊與政府相關人員、當地村民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山塘老街是明月山塘的核心區域,保留了大量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筑風貌。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兩側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木雕窗欞、磚雕門樓等細節盡顯江南古鎮的溫婉。沿街商鋪中,百年老字號與文創小店相映成趣,既有傳承古法的糕點鋪、茶館,也有融入現代設計的手作工坊,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招牌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百年茶館”“非遺糕點鋪”等老字號店門口,不時飄出陣陣誘人的香氣,瞬間將人帶入舊時市集熱鬧非凡的場景之中。團隊成員漫步其間,聽當地居民講述老街的歷史變遷,感受著淳樸的市井氣息。
位于景區核心位置的“兩岸山塘一家親”石橋,是連接浙滬兩地的標志性建筑。石橋橫跨山塘河,一側屬浙江平湖,一側為上海金山,橋面鐫刻的字樣象征著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深厚聯系。站在橋上遠眺,兩岸風光盡收眼底:左側是浙江平湖的白墻黛瓦,右側是上海金山的紅窗朱戶,兩岸民居風格交融卻各有韻味,橋身鐫刻的“浙滬交界”字樣,無聲訴說著兩地“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歷史。講解員介紹,過去,兩岸村民靠渡船往來,通婚、貿易從未因“省界”阻隔;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山塘老街通過“文旅融合”煥發新生,浙滬兩地聯合修繕古建、開發共同旅游線路,讓這條老街成為長三角協同發展的鮮活樣本。
實踐賦能:探索鄉村振興持續新思
此次探訪,山塘村的橋、河、屋,讓團隊領略江南水鄉魅力與長三角一體化實踐。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碰撞,為團隊后續工作提供跨界融合思路。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童心同行、劇繪童夢”實踐團將接續以實踐為筆,書寫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答卷,扎根基層增長才干,也為山塘村發展匯聚青春智慧,期待以調研成果,為浙滬交界鄉村振興探路,助力更多鄉村解鎖發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