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煙臺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青釀浪涌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懷揣著對“傳承與創新”的探究熱忱,踏上了前往青島瑯琊臺酒銷售有限公司的實踐之旅。
首先,實踐隊來到生物科技館。隊員們閱讀酒糟循環利用系統的流程圖,看著這些釀酒廢料搖身變為膳食纖維、有機肥料與清潔能源,不禁驚嘆于產業鏈的生態閉環之巧。當了解到本地海域篩選的特色菌種,既守住了窖香本味,又賦予酒體海洋般的清爽,隊員們頻頻駐足,真切感受到科技如何讓古老工藝煥發新生。
(圖為實踐隊參觀生物科技館)

(圖為實踐隊在生物科技館合照)
從生物科技館出來后,隊員們來品鑒了瑯琊臺。執杯輕晃,酒液如琥珀般澄澈,綿密的掛杯紋理彰顯醇厚;鼻尖輕嗅,窖香、糧香與海洋微生物帶來的陳香層層遞進;輕抿入口,醇厚甘潤在舌尖蔓延。隊員們在余韻中咂摸出的,正是科技與傳統碰撞的獨特風味。
(圖為實踐隊品鑒瑯玡臺酒照片)
隨后,實踐隊來到生產車間。自動化流水線高效運轉,蒸騰的熱氣中酒香四溢。而在酒曲鋪墊的關鍵處,老師傅俯身操作,指尖力度分毫不差,延續著“老五甑”工藝中“人工識曲”的古法精髓。隊員們屏息觀察,看著“多曲發酵”中機器的精準與人工的細膩相輔相成,終于讀懂:科技提升的是效率,匠人守護的才是酒的靈魂。
(圖為實踐隊參觀生產基地)

(圖為實踐隊在生產基地合照)
最后,實踐隊來到瑯琊臺酒文化博物館。從1958年的土法工具到新世紀的智能設備,從地方小酒坊的簡陋包裝到現代化企業的榮譽墻,時間軸上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老字號的蛻變。“發展革新墻”上的今昔對比,讓隊員們深刻領悟:所謂傳承,正是以品質為錨的“不變”,與擁抱時代的“變”。
(圖為博物館發展革新墻)
輕風裹挾著酒香。隊員們一路上的所感所悟,不僅記錄著釀酒工藝的細節,更刻下了對“傳統產業轉型”的深刻思考——這場實踐,讓課堂理論真正扎根于產業土壤,也讓青年學子更懂得如何用專業視角,解讀時代發展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