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導特殊青少年了解國家科技發展歷程,感受科學家們的崇高精神,近日,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全心全益”赴蕪湖市特殊教育學校本科生志愿服務團隊在蕪湖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了不起的科學家爺爺們”系列志愿宣講活動,14位智力障礙青少年參與其中。團隊通過講述科學家故事、解讀科學發明、組織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兩彈一星”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以趣啟智:用直觀體驗叩開科學之門
團隊成員以“科學家是什么樣的?”“他們有哪些偉大發明?”等問題導入,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單的語言,引導學生們思考。當“導彈”“氫彈”等關鍵詞從孩子們口中說出時,團隊成員順勢展示了相關圖片,讓抽象的科學發明變得具象可感。

學生思考科學家的發明(安徽師范大學孫爽提供)
以情化人:在故事里傳遞精神力量
宣講中,團隊成員重點講述了錢學森、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故事。錢學森爺爺放棄國外優渥條件,毅然回國投身火箭研究,在沙漠中克服艱苦環境,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鄧稼先爺爺隱姓埋名多年,在簡陋的帳篷里、沒有先進電腦的條件下,堅持氫彈研發,用生命守護國家安全。
“他們住帳篷、吃不好,卻從沒放棄過!”團隊成員用通俗的語言,將科學家們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守娓娓道來,孩子們睜大眼睛,認真聆聽著這些“了不起的爺爺”的故事。

團隊成員講述錢學森爺爺的故事(安徽師范大學孫爽提供)
為讓孩子們更深刻理解科學家精神,團隊成員從“愛國心”“不怕困難”“互相幫助”三個維度展開講解。“他們愛中國就像愛媽媽一樣,為了讓國家更強大,再難也不退縮”“沒有好設備,就一起想辦法,一次又一次地試”……簡單的話語,勾勒出科學家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內核。
團隊還分享了《錢學森的“星星”》《鄧稼先的“種子”》兩首詩歌,“錢爺爺的筆,不畫云霞,專寫長空萬里銀色的回答”“大漠深處埋火種,算珠撥亮北斗星”,詩意的語言讓孩子們在韻律中感受科學發明背后的堅守與熱愛。
以行踐知:用畫筆定格心中的科學夢
活動最后,團隊以“畫出你心中的導彈和氫彈”為主題,組織孩子們動手創作。成員們耐心指導,鼓勵大家用畫筆表達對科學發明的想象。有的孩子畫下帶著“星星”的導彈,有的孩子用彩色筆畫出“蘑菇云”,雖然筆觸稚嫩,卻充滿了對科學家的敬佩和對國家的熱愛。

團隊成員指導學生繪制心中的導彈(安徽師范大學孫爽提供)
此次系列宣講活動,通過“聽、說、畫”相結合的方式,讓特殊青少年在輕松的氛圍中走近“兩彈一星”歷史。孩子們不僅認識了了不起的科學家爺爺,更在心中播下了愛國、堅韌、協作的種子。正如團隊成員所說:“每一份微小的認知,都可能成長為追逐理想的力量。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活動,讓‘兩彈一星’精神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讓愛國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