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校園,要把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勁頭融入每一次實驗,實現真突破;走出校園,更要帶著這股勁兒在產業一線闖出新天地。”廈門大學“鵬城星火,化芯之光”實踐隊隊員尤杰的深圳之行感悟,道出了廈大學子對特區精神的深刻理解。
為響應國家強化青年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號召,值深圳地區黨組織成立100周年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之際,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鵬城星火,化芯之光”研究生實踐隊,于7月17日至20日在輔導員王慧帶領下,組織14名碩博研究生赴深圳開展“追尋改革足跡,感悟特區精神”主題社會實踐。
感悟“破冰”勇氣:解碼敢闖敢試的基因
實踐首站,隊員們走進深圳博物館。展廳內,從古代漁獵工具、近代通商史料,到改革開放后的首臺彩電、首張股票,近200件文物串聯起城市發展脈絡,隊員們驚嘆于深圳從邊陲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深圳速度”。
在改革開放展覽館,一張記錄蛇口工業區“開山第一炮”的老照片前,隊員們駐足良久。“在當時,打破常規建立特區,這份魄力令人敬佩!”隊員鄭巧感慨道。輔導員王慧順勢引導:“這與我們化院‘敢為先’的文化內核相通。無論科研攻關還是事業發展,都需要這股闖勁。”
探尋創新“攻堅”路:汲取精益求精的力量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實踐隊深入深圳某半導體企業及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距離感受創新動能。
在半導體企業,隊員們系統了解集成電路產業鏈,切身感受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對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意義。一位企業校友分享:“突破芯片研發瓶頸、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既需企業持續投入,更賴專業人才深耕。這是企業責任,亦是科研人的使命。”
在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領域的蓬勃活力和對化學化工人才的旺盛需求給隊員們留下深刻印象。企業正加大研發投入,搶占全球新能源變革先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從集成電路產業到電池實驗室的成果轉化,隊員們近距離見證了理論驅動產業升級的力量,也看到了化院學子在創新浪潮中的廣闊舞臺。
重溫紅色“初心”:錨定接續奮斗的坐標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深圳市黨史館內,東江縱隊戰士于艱苦卓絕環境中堅持斗爭的事跡,賦予了“創新”更深層內涵。“原來創新不僅是技術突破,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尋找出路,同樣是偉大的創新精神。”隊員王若璇深受啟發。
行程尾聲,全體黨員在黨旗前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鏗鏘誓言在展廳回蕩,與革命先烈的影像跨越時空對話。隊員馮雨晴在心得中寫道:“舉起右拳的那一刻,‘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不再是口號。東江縱隊用生命踐行,特區建設者用實干詮釋,而我們,要在實驗室和崗位上續寫答案。”研究生黨員鐘文希也表示:“宣誓時,先進的芯片產線、博物館的歷史見證、先烈的目光在腦海交織。我明白了,奮斗就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追求極致。”
特區精神照征程,化院學子啟新篇
四天的深圳之行,隊員們于紅色場館溯源精神根脈,在企業一線觸摸創新脈動,深刻體悟到特區“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如何在紅色基因滋養下迸發。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敢為先、重細節、合為貴”的文化特質亦在實踐中愈加清晰可感。
隊員們帶走的不僅是見聞,更是“敢闖敢試、勇立潮頭”的精神火種。未來,他們誓言將這股勁頭融入科研前沿:以“敢為先”的銳力,勇闖技術“無人區”;憑“重細節”的匠心,精研成果,確保過硬;靠“合為貴”的智慧,協同攻堅,破解難題。
當青春理想與國家需求同頻,化院文化基因與特區創新精神交融,廈大化學化工學子必將在科技報國的征程上勇毅前行。“敢闖敢試”的精神火炬,也必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圖:于元昊 王若璇
文:許沛傑 馮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