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科普課在武漢市江夏文苑社區熱烈開講。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成員們化身“色彩魔法師”,為二十余名小學生帶來了主題為“抓住‘隱形調色盤’—— 帶你破解食品色素的魔法和秘密”的趣味科普課。課堂上,孩子們踴躍參與,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伏,共同開啟了這場探索食物色彩奧秘的神奇之旅。
趣味互動:開啟食品色素探索之旅 博士團講師歐陽澤樂展示了 PPT 上白饅頭與彩色饅頭、無色飲料與彩色飲料的對比圖片,問道 “你喜歡哪種食物?為什么?”“你吃過最奇怪顏色的食物是什么?”孩子們紛紛踴躍回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歐陽澤樂與小朋友進行互動(馬瑞 攝)
通過互動提問,歐陽澤樂用生動的語言,將色素比作給食物 “梳妝打扮” 的小助手。“想象一下,色素就像一群勤勞又愛美的小精靈,專門給我們的食物‘梳妝打扮’!”他形象地解釋道,“它們本身可能沒有味道,但能讓食物穿上各種漂亮的‘外衣’, 變得色彩繽紛,更吸引我們。” 這個充滿童趣的比喻讓孩子們瞬間理解了色素的核心作用——賦予食物豐富多彩的視覺魅力。
系統講解:揭開食品色素的神秘面紗 歐陽澤樂從色素的分類、影響以及識別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講解。在分類部分,他把天然色素形象地比喻為從大自然中 “采摘” 的禮物,例如從甜菜中可以提取出紅色素,南瓜能提取黃色素。他還詳細介紹了番茄紅素、花青素和β-胡蘿卜素等天然色素。對于人工色素,歐陽澤樂說明這是通過化工合成的 “調色劑”,像檸檬黃、胭脂紅和亮藍等都屬于人工色素。他提到,無論是天然還是人工色素,都需要在國家標準中的安全劑量下使用。
在講解色素影響時,歐陽澤樂著重區分了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他指出,食用色素是經過嚴格安全評估的,在規定的用量范圍內是安全的;而非食用色素,如工業染料蘇丹紅等,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在食品中的 “危險分子”。他還通過對比展示,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合理添加色素可以增加食欲、恢復食物的色澤,但違規添加非食用色素則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歐陽澤樂強調“‘食用色素≠違法添加物’”(李卓郡 攝)
在色素識別環節,歐陽澤樂帶領孩子們開展了 “配對連連看” 游戲,將不同的色素與對應的食品圖片進行匹配,以此加深他們對色素應用的認識。隨后,他拿出食品包裝背面的配料表,引導孩子們尋找其中的色素名稱,教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別食品色素。
互動總結:趣味問答鞏固知識 活動進入尾聲,歐陽澤樂精心設計了趣味十足的問答環節。通過“食品色素的作用是什么”、“檸檬黃是否來自水果”、“哪些蔬菜可制作天然色素”等一系列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導孩子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在搶答中展現出對食品安全知識的濃厚興趣。

孩子們踴躍回答問題 (李蔚青 攝)
總結環節,歐陽澤樂與孩子們共同回顧了色素的分類、作用及識別要點,強調“選擇天然、適量食用”的原則。他鼓勵孩子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名合格的“守護健康的小衛士”。
未來,華中農業大學 “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 博士團將繼續前行,不斷深化食育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創新科普形式。他們將走進更多的社區和學校,為更多人帶去有趣又實用的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努力成為健康公益的領航者、踐行者和守護者,為提升國民健康水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作者:馬瑞 李蔚青 李卓郡 趙悅涵
圖片記者:馬瑞 李蔚青 李卓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