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桂東北山區的恭城瑤族自治縣,是桂林市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擁有1380余年歷史與60%的瑤族人口比例,素有“無山不有瑤”之稱。2025年7月20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青瑤尋秘實踐團成員深入恭城瑤族自治縣中醫院,開展瑤醫藥特色診療技術調研。團隊通過專訪自治區中醫骨干劉燕醫生、解析百年“老班藥”臨床實踐、體驗瑤浴透皮技術等環節,探尋民族醫學的守正創新之路。
作為瑤醫藥核心發源地,當地蘊藏1445種中草藥資源,其中“五虎、九牛、十八鉆、七十二風”104味老班藥構成獨特診療體系,更孕育出端午藥市、瑤藥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該縣通過頒布《瑤醫藥發展條例》、建設自治區級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2.8萬畝藥材基地等舉措,全力構建“康養恭城”生態。
探訪臨床一線: 劉燕,畢業于廣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從事臨床工作10余年,為全國名老中醫,脾陰學派創始人湯一新教授弟子,為桂林市醫學會第三屆消化內鏡學分會委員、桂林市預防醫學會消化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結合現代醫學及中醫理論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腸道疾病、肝膽疾病。
在專訪環節,劉燕醫生分享了接觸中瑤醫的初心:“最初秉承治病救人的信念系統學習中醫理論,臨床中逐步融合瑤醫特色技術。”她特別提到瑤醫在皮膚病、帶狀皰疹及關節疼痛治療中的顯著優勢,并舉例說明:“曾用瑤藥外敷配合內服湯劑,成功治愈反復發作的帶狀皰疹患者。”
聚焦診療特色: 針對瑤醫技術的現代應用,劉燕強調“中西醫結合”的創新模式:在開具瑤藥方劑前,常規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等現代醫學檢測,確保用藥安全。該模式獲得患者高度認可,既保留“瑤藥熏洗”“藥浴透皮”等特色療法,又通過科學檢測消除用藥風險。
共話傳承發展: 談及瑤醫傳承困境,劉燕指出三大關鍵:“健全理論體系是根基,師承教育是紐帶,政策扶持是保障”。目前瑤醫雖在廣西民間廣泛應用,但尚未形成系統教學體系,亟需通過院校教育整合分散的臨床經驗。參觀中醫院成果展時,團隊成員觀察到瑤藥標本、古籍文獻及現代化劑型研發成果,并親身體驗特色瑤浴包足療,感受“瑤藥透皮吸收”的獨特療效。

本次探訪使實踐團深刻體會到,瑤醫藥作為民族醫學瑰寶,其活態傳承需構建“臨床實踐-理論研究-政策支撐”三維體系。青瑤尋秘實踐團成員將整理調研成果,形成瑤醫特色技術推廣方案,助力打通“深山瑤藥”走向現代醫療體系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