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改革路,實踐悟中國”實踐團跟隨總書記腳步赴小崗村、馬莊村探尋改革開放路
【引言】重走改革開放路,探尋鄉村發展篇章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此后40余年,從農村到城市,從個體到企業,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以創新發展的改革精神、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篇章。為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全體師生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學習并深刻體悟改革開放偉大精神,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知行改革路實踐悟中國”實踐隊(以下簡稱“實踐隊”)于2025年7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先后奔赴安徽鳳陽小崗村、江蘇賈汪馬莊村等地,通過走訪調研、深度訪談、科普宣講等形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實踐探尋改革足跡。
尋訪改革源頭,傾聽歷史回響
7月20日,實踐隊抵達“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鳳陽小崗村。在村民常聚集的樹蔭下,實踐隊隊員與村民們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村振興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當年都吃不上飯,經過了大包干是一朝跨過了溫飽線啊!”“以前缺水,夏天地都干裂,現在好啦,搞成了水渠。”“發展旅游之后經濟好了不少,村里的人多了,我們也愿意讓大家來。”村民們真摯的笑容和熱情的描述,將改革開放后生機勃勃的小崗村展現在每一位實踐隊員眼前。
隨后,實踐隊專程拜訪了“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金昌嚴老先生。這位農村改革的重要帶頭人、參與者已值耄耋之年,卻在回顧當年按下紅手印的生死抉擇和改革開放后小崗村的滄桑巨變時,精神矍鑠地向青年一代講述改革故事,仿佛要將這四十余載的歷史印記回溯。從“按紅手印”開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推進土地流轉、實施“小田并大田”改革,再到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業、農業和旅游業,嚴老的字字句句都充滿著對黨和國家的感激,對小崗村改革成效的認可和對當下生活水平的滿意。訪談最后,嚴老先生語重心長地勉勵實踐隊隊員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值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小崗村的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未來國家的建設同樣需要你們這一代勇于開拓、積極進取。”
致敬楷模精神,對話鄉村振興
7月21日,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吸引實踐隊員們凝神駐足,大家聆聽著沈浩同志“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跡。他在日記中寫到,“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權為小崗所用,利為小崗所謀,情為小崗所系,在這三年時間里,小崗一定會發生很大變化,小崗人也一定會富裕起來。”沈浩同志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先進事跡激勵著實踐隊每位成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時刻以沈浩同志為榜樣,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實踐隊有幸邀請到小崗村辦公室主任一起開展座談交流。李主任詳細介紹了小崗村近年來在農業、工業、旅游業等方面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小崗村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以盼盼食品為代表的大量企業入駐,不僅帶動了當地就業,還為小崗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此外,小崗村充分利用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當年農家”、“大包干紀念館”等旅游景點,吸引大量游客參觀學習,不僅促進小崗精神的廣泛傳播,還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小崗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小崗村的研學之旅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與新時代新精神的同頻共振。”實踐隊隊長荊樹桐感慨道,“從‘大包干’到鄉村振興,小崗村始終是改革的縮影。作為青年,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感悟馬莊精神,追溯紅色記憶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對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生態轉型發展等給予了充分肯定。2025年7月22日,實踐團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足跡,來到馬莊村進行走訪調研,學習馬莊村“文化興村”的發展經驗,探尋馬莊村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變。
馬莊村村史館向實踐隊生動展現了一個煤礦塌陷區的村莊轉變為現代新農村典范的光輝歷史。“從無動力綠色農場的創辦到田園生活體驗村的開放,從煤炭礦洞塌陷地到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馬莊村在綠色發展道路上下功夫、克難題、做實事、見成效,感受到了生態改造道路上的不易和創新性改革路上的艱辛,真切認識到‘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也讓‘一馬當先、躍馬揚鞭、馬不停蹄、馬到成功’的馬莊精神深入我們內心。”實踐隊成員徐盼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
繡香包守匠心,謀改革聚民心
多年來,馬莊村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在加快推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形成了“不論東西南北風,咬住文化不放松”的發展格局。踏入馬莊香包工作室,一股淡雅的香氣撲鼻而來。室內展示著各式各樣的香包,無論形狀、色彩還是圖案,每個香包都別具一格,彰顯了制作者的匠心獨運和智慧結晶。“每月做香包收入超3000元,加上養老金,日子過得很踏實。”村民穿針引線間自豪地說,“馬莊村香包產業發展很好,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千萬元,成為強村富民的支柱產業。”
在與村委會劉主任的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馬莊村依托潘安湖景區蓬勃發展的勢頭,組織一系列民俗文化表演,大力發展香包文化產業,為村民提供了400余個就業崗位,促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科普下鄉送知識,食安守護進鄉村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道所指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積極響應國家對于健康中國行動號召,充分發揮食品院?破諆瀯,進一步提高當代人的食品安全意識,走訪調研之余,實踐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實踐地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科普活動,發放科普手冊,引導村民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并獲得小崗村發來的一封感謝信。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本次食品安全與營養科普,不僅大大提升了村民對科學飲食的重視,也讓營養與健康的理念真正融入老百姓心坎里,為建立中國公民的食品營養健康與公共安全體系貢獻了食品青年的力量。
【結語】步履映初心,知行鑄芳華
這場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腳步重走改革開放之路的旅程讓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體悟到,改革開放不僅是歷史的抉擇,更是新時代接續奮斗的方向。小崗村的“大包干”精神讓“敢為天下先”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鐫刻在土地上的精神密碼,馬莊村一根繡針串起的不僅是中草藥,更是文化自信與生態智慧的結晶。兩地的生動實踐啟示隊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改革創新的基因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在守正創新中激發內生動力。新時代新征程,新一代的青年更應賡續改革精神,勇擔時代使命,以青春之我投身強國建設,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小崗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袤鄉村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通訊員呂思同馬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