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學子郭潔穎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前往山西林宏源綠色低碳資源利用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得到了該公司的大力支持,為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就餐、住宿、交通等多方面的保障,并安排了參觀座談與調研等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與深入交流,探尋企業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的現狀與突破方向。
實踐期間,調研團深入考察了山西林宏源科技的廢料回收產線,針對高溫合金廢料再生利用展開細致調研,發現企業在這一過程中面臨著設備效能、工藝瓶頸及產業協同等多方面的挑戰。在設備效能方面,現有分選設備對稀有元素的篩選精度有限,導致部分稀有元素隨廢渣流失;熔煉爐熱效率也低于行業先進水平,使得單位廢料熔煉能耗較高,造成了能源浪費與碳排放冗余。工藝上,再生過程中提純技術落后,不僅影響稀有元素回收率,還導致合金產品雜質含量較高,難以應用于高端精密加工場景;同時,現有工藝自動化程度低,能耗波動大,給穩定控碳帶來困難。而在產業協同層面,再生合金與下游冶煉、精密加工企業缺乏數據協同,原料純度和成分的波動增加了下游企業的二次加工能耗,且雙方尚未建立碳成本共擔與技術協同機制,制約了全產業鏈的降碳進程。
面對這些問題,調研團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與行業先進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設備與工藝升級方面,建議引入量子分選設備以提升稀有元素篩選精度與回收率,將熔煉爐改造為蓄熱式燒嘴結構以提高熱效率,降低單位能耗;同時部署AI熔煉控制系統,實時采集參數并動態調整熔煉曲線,穩定能耗,開發定向提純技術,結合化學萃取與真空精煉,提升稀有元素回收率與再生合金性能。
在產業鏈協同降碳方面,倡導建立“廢料回收-合金再生-下游應用”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同步,助力下游企業提前調整參數,減少二次加工能耗;創新推出“廢料回收-再生合金-碳積分”閉環體系,下游企業以再生合金替代原生料時可獲取碳積分,而林宏源科技回收下游加工廢料,拓展回收原料來源,形成產業內碳閉環,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山東大學(威海)的學子提供了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寶貴機會,也為山西林宏源綠色低碳資源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的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新的思路與活力,為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