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剖析青年創新創業面臨的現實困境,探索青年夜校在賦能青年創新創業中的獨特優勢,中國計量大學“浙里夜校・青創引擎”暑期社會實踐團正式啟動調研。
團隊成員與張先生合影 李佩霖通訊員攝
7月10日,團隊首站走進杭州智瀑科技有限公司,與本校2010級校友、公司創始人張先生展開深度對話,正式拉開了本次調研的序幕。這場跨越15年創業歷程的經驗分享,不僅揭開了青年創新創業的“實戰密碼”,更以“為價值而生”的企業精神為青年學子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調研成員傾聽張先生經驗分享 李佩霖通訊員攝
在訪談中,張先生以自身經歷為例,剖析了青年創業的生存法則:首次創業因盲目開發產品,沒有形成一條穩固的資金周轉鏈而失敗,二次創業則通過“接項目造血”實現逆襲。他幽默地提出“企業要先活著”的務實理念,強調創業初期需聚焦現金流,用外包項目積累資本,再逐步孵化核心產品。
張先生分享經驗 李佩霖通訊員攝
面對AI對創業環境的沖擊,張先生認為要擁抱變革,做深場景,他強調:“小公司要像在10厘米的地方挖10公里深,聚焦細分領域開發垂直小模型,避免與通用大模型正面競爭,才是明智之舉。”團隊記錄下這一“小而美”的生存智慧,為青年創業者應對技術變革提供了參考。
團隊成員訪談實錄 李佩霖通訊員攝
在參觀辦公室時,智瀑科技墻上的標語“為價值而生”引發團隊深思。張先生指出,創業成功80%取決于價值觀,秉承“商業向善”的理念才能走遠。他分享公司“以員工為本、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體系,以及“項目獎金+績效分紅”的激勵機制,詮釋如何用物質與精神雙驅動凝聚團隊。
智瀑科技墻標語 李佩霖通訊員攝
張先生還強調,敏捷的戰略思維也是創業者的“必修課”。他坦言,自己直到2022年才系統學習企業戰略,此前“走了不少彎路”。因此,他建議青年夜校引入實戰型戰略課程,講授內容可包括創業模擬、企業文化、公司管理、產業模式等,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清晰路徑。他呼吁青年創業者“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從宏觀趨勢中找準定位,追求在細分市場做到“第一或唯一”。
“張學長用‘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來回答人員流失問題,讓我明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自身強大。”來自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的刁同學感慨。來自工商管理專業的趙同學則對夜校“戰略思維”相關課程的設計產生了新的靈感:“企業家+高校教師的‘雙師模式’,可能更貼近創業者需求。”
本次走訪不僅是創業經驗的傳遞,更是一場關于“價值創造”的思維碰撞。實踐團隊將梳理“創業生存指南”“AI賦能路徑”等干貨,借青年夜校輻射更多學子。正如張先生所言:“每個時代都有主角,認知自己、擁抱變化的人永遠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