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攜手黃河生態,共筑綠色發展未來
近日,一場以“沿著 the Yellow River to Meet the Sea”為主題的黃河生態保護實踐活動在聊城等地有序開展,吸引眾多關注目光,為黃河生態保護注入青春動能。
活動聚焦黃河生態,涵蓋多系列實踐。在“覓獸蹤剖析堤患根源,察氣象解碼生態變遷”系列里,“跡尋河曲,堤護云安”活動率先啟動。7月12 - 18日,工作人員提前奔赴東阿縣黃河大壩實地考察,熟悉堤害動物習性與防治知識,組織人員開展調研。他們運用地質錘、卷尺等工具,對堤壩動物洞穴、活動痕跡細致統計測量,嚴守生態保護原則,為后續堤患防治筑牢基礎。
“環保課堂進堤岸,共筑生態防護網”活動于7月19 - 25日推進。籌備環保教育物料,聯動學校社區,邀請幼兒園小朋友參與。現場搭建展示、宣講、體驗區,借趣味動畫、案例視頻講堤害動物危害與生態關聯,穿插問答,以文創獎品激勵。還組織“生態守護實踐”,清理垃圾、識別植物、標記破壞區域,引導思考日常生態保護舉措,收尾發放手冊,擴大環保教育覆蓋面。
“詳察黃河堤岸 力保堤岸穩固”系列活動7月26 - 30日開展。“水質探秘,守護黃河清流”中,招募培訓志愿者,規范采樣,分組采集不同河段水樣,檢測分析后制作圖文帖發布,引發公眾對黃河水質關注;“植物尋蹤,解碼堤壩生態”里,組建團隊培訓參與者,實地識別記錄堤岸植物,繪制分布圖、制作推文,呼吁關注生態平衡;“垃圾溯源,斬斷污染鏈條”中,借“垃圾DNA追蹤”培訓志愿者,沿堤巡查分類垃圾,溯源高頻品牌垃圾,制信息圖、發報告,推動垃圾源頭治理。
同步開展的黃河生態調查問卷,深入了解社區居民對黃河保護認知與參與意愿,為后續工作提供民意參考。
此次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科普實踐、數據采集等,建立黃河相關數據庫,摸清堤害動物情況,提出生態友好防治方案,維護生態平衡。同時,強化公眾環保意識,搭建社區參與機制,促進多方交流合作。青春力量匯入黃河生態保護,守護母親河的生動實踐持續書寫,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繪就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畫卷 。(通訊員:楊鳳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