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加強孕產婦心理健康服務的號召,助力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2025年7月6日至28日,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蘭心育未來"實踐隊赴蘭州市及武威市5家助產機構(蘭州市婦幼保健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武威市人民醫院、武威市涼州醫院、武威市中醫醫院)以及8家社區和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分別位于蘭州市鹽場路草場街街道、榆中縣及武威市西大街、火車站、榮華街、永昌鎮、發放鎮、金沙鎮)團隊聚焦"健康中國"戰略與生育支持政策交匯點,圍繞女性童年期不良經歷(ACEs)對母嬰健康的代際影響,通過科普宣傳、實地調研與智慧服務,為阻斷ACEs健康風險貢獻青年力量。
科普先行:線上線下聯動,筑牢認知基礎
        孕期是ACEs不良效應凸顯及代際傳遞的關鍵期,提升公眾對ACEs的認知至關重要。團隊采用"線下+線上"雙線并行策略:線下編制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ACEs知曉度調查問卷及《童年期不良經歷與孕期健康科普手冊》,在蘭州市婦幼保健院、武威市人民醫院等5家助產機構及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科普。隊員通過現場講解、手冊發放,填補大眾認知空白。一位孕婦在解惑后感慨:"第一次知道童年經歷對母嬰健康影響這么大,心理健康確實需要重視。"

(圖為《童年期不良經歷與孕期健康科普手冊》。蘭心育未來實踐團隊供圖)
        線上構建"蘭心育未來"新媒體矩陣,在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發布《守護生命起點|童年ACE如何影響兩代人?》等深度推文,形成"孕產期科普二十一條"知識框架,并同步實踐動態。為強化互動,團隊邀請西安市人民醫院李曉紅、張瑞萍醫師開展"孕產期情緒管理""孕期科學膳食"兩場直播,吸引超1000人次參與,解答"孕期焦慮根源規避""產后體型恢復"等20余條提問。線下同步引入Inbody人體成分分析儀,為孕產婦提供個性化體脂評估與營養指導,形成"科普-評估-干預"閉環服務。

(圖為孕期情緒管理與孕期科學飲食的直播宣傳海報。蘭心育未來實踐團隊供圖)
深度調研:城鄉聯動,探索ACEs代際傳遞
        調研過程中,隊員們耐心應對問卷長度、受訪者時間緊張等問題,對文化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逐字講解,用真誠換取信任。一位隊員感慨:"盡管家長行色匆匆,但了解主題后大多愿意配合。"這種跨越城鄉的共識,既體現民眾對下一代的關切,也彰顯科學研究的民生價值。
        此外,團隊訪談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馮惠琴醫師、榮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春蘭醫師等一線工作者。馮惠琴醫師指出:"童年不良經歷常被家庭視為隱私,甚至認為'家丑不外揚',但辱罵、性教育缺失等經歷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媒體需加強宣傳,政府應出臺保護措施,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武威社區指導陪孩子接種的母親填寫問卷。蘭心育未來實踐團隊供圖)
青春力量:步履不停,護航婦幼健康
        正如馮惠琴醫師所言,保護兒童免受不良經歷影響,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從大學校園到社區鄉鎮,從黃河之濱到河西重鎮,“蘭心育未來”實踐隊隊員以實際行動為“健康中國”戰略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措施的落實貢獻力量,用專業知識為孕產婦搭建心橋,讓更多人關注童年經歷,守護兒童健康成長。在服務人民、護航母嬰健康的征程中,蘭大公衛學子將持續前行,將生命早期保健的預防理念融入社會實踐,為推進婦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圖為蘭心育未來實踐隊在蘭州市婦幼保健醫院的合照。蘭心育未來實踐團隊供圖)
通訊員:李航 李若欣 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