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企業車間的創新密碼轉化為實驗室的攻堅動力,把鄉村田埂的奮斗故事融入青春報國的征程——這趟齊魯之行,讓我們讀懂了‘實干’的分量。”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萬華新途・助農富路”實踐隊隊長董蓉道出隊員心聲。
  7月27日至8月1日,學院團委副書記謝芃、輔導員王玲偉帶領由11名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組成的實踐隊,赴山東煙臺、威海、青島,開展融訪企拓崗、校際交流、鄉村振興于一體的社會實踐,在產業前沿與鄉土中國中淬煉專業報國信念。
  訪企拓崗:觸摸創新脈搏
  7月28日,該實踐隊聯合北京大學實踐隊走進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煙臺合成革總廠到全球化工巨頭的蛻變歷程,讓隊員們真切感受到行業變革精神;展廳與實驗室內,無醛家居、水處理膜、電池材料等前沿成果,生動詮釋著“化學,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也激發了隊員們的專業自豪感。萬華招聘經理白朔還系統解讀人才培育體系,精準解答了崗位需求與職業發展路徑相關問題。

  7月30日,實踐隊走進中國醫療器械領軍企業——威海威高集團。集團的血液凈化設備、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等硬核產品,直觀展現出“科技向善”的理念與企業“良心、誠心、忠心”的價值觀。“化學不止于實驗室,更在守護健康的細節中大有可為。”隊員柯曉梅深有感觸。此次走訪也為學院優化人才培養提供了珍貴的行業參考。
  校際交融:共筑育人高地
  7月31日,實踐隊訪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該院黨委副書記徐光輝介紹了學院發展、科研平臺及人才政策,強調基礎研究對工程技術的關鍵作用,同時指出兩校學科互補性強,在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科技協同創新方面合作前景廣闊;輔導員竇雅琴則分享了“學生發展對接國家需求”的育人理念。這場交流有效拓寬了隊員們的視野。
  此前,實踐隊聯合北大實踐隊探訪北大・萬華聯合實驗室時,北大博士生吳昊天詳解課題成果與產業轉化路徑,引發兩校學子圍繞“產教融合”的熱議,觸發了學子們對“專業學習-實踐鍛煉-職業發展”閉環邏輯的深度思考。
  助農振興:構建協同范式
  時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階段,7月29日,實踐隊深入煙臺市福山區門樓街道,通過座談、走訪、直播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鄉村振興實踐。在南莊村,隊員們了解櫻桃種植中的智慧控溫、冷鏈物流與電商助農模式;在西馬疃村,聆聽西瓜產業的“甜蜜故事”與背后的創業艱辛;在石臼村,第一書記王建珍分享電商發展經驗,還展示了當地特色農產品。在當天的壓軸環節中,隊員們化身“新農人”主播,借助村書記個人賬號現場推介當地傳統美食“五谷焦面”,為其拓寬銷路;廈大文創產品作為贈品,也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互動。
  此次活動以“座談探路、實地取經、直播實戰”模式,讓隊員們深入理解鄉村電商,搭建起校地協同的橋梁,還探索了“政府規劃引領、凝聚農戶共識、學校資源支持、學子扎根實踐”的“政-校-村”長效協同機制路徑。

  從企業車間到田間地頭,從校際交流到助農直播,此次山東之行收獲頗豐:不僅拓展了就業資源、強化了校際聯動,更推動產教融合從“紙面”走向“實地”并不斷深化。隊員們帶著“敢闖敢試”的銳氣、“求真務實”的底氣和“扎根大地”的志氣返程。他們表示,此行讓專業價值與國家戰略需求的關聯變得可感可知,也更加堅定了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與區域發展大局的決心。 
  投稿 | 羅欣怡
  文字 | 李曉東 柯曉梅 羅欣怡 劉偉杰
  圖片 | 元晨旭 李思穎 羅欣怡 方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