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種子,既需校園沃土培育,更需社會陽光滋養。安徽財經大學“皖律新聲·云端護 苗”實踐團以“青盾計劃”為紐帶,從學期末的校園預熱,到暑期六安福利院的溫情實踐,用一 場場接地氣、有溫度的普法活動,為青少年法治保護搭建起“校內啟蒙—校外深耕”的完整鏈條。
一、校內預熱:期末開啟普法先聲
2025 年 7 月 2 日,實踐團已在校內率先啟動“法治微宣講”活動。在校園里,成員們圍繞《未 成年人保護法》核心要點,結合校園生活場景,以“案例分享+知識問答”形式,向小朋友們 普及“校園安全保障”“網絡權益保護”等法律知識;迎h節中,同學們踴躍參與,現場氣氛活躍。不少同學主動反饋:“原來法律離我們這么近,以后遇到問題知道用法律武器保護自 己了!” 此次校內預熱,為實踐團后續開展系列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讓法治種子在校園里悄然扎根。
圖為團隊成員在校內與小朋友進行普法活動后的合影。
二、社區聯動:導師協同深化實踐
走出校園,實踐團攜手指導老師朱志強,深入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現場,成員們身披 綬帶,搭設法律咨詢臺,為居民提供“一對一”法律答疑。針對青少年家長關注的“未成年人監 護責任”“暑期安全監管”等問題,實踐團結合《家庭教育促進法》,從“法治引導+實操建議”雙維度給予專業解答。
圖為朱志強老師陪同進行社區普法宣傳。
圖為團隊成員在六安市社會福利院前的合影。
三、福利院關懷:法治溫情雙向奔赴
2025 年 7 月 4 日安徽財經大學“皖律新聲·云端護苗”實踐團走進六安市社會福利院,以“法律宣講+互動游戲”的形式開展普法活動,用趣味互動傳遞法治知識,用甜蜜獎品激發 參與熱情,讓法律的光芒在特殊青少年心中悄然綻放。
首先,實踐團成員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為福利院的孩子們帶來定制化宣講。沒有晦澀 的法律術語,而是用“小劇場”演繹“遇到陌生人求助怎么辦”“被欺負時哪些行為受法律保護”等場景,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把“國家監護”“受教育權”等知識點轉化為“有人會一直保護 你”“上學是你的權利”等直白表達。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法律宣講。
宣講剛結束,實踐團成員就分成幾個小組,拉著孩子們圍坐成圈,把活動室變成了“法治 游戲場”。成員們分組與孩子們玩起互動問答,答對給糖果,答錯了就耐心講透道理,讓《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知識在歡笑與甜味中,變成孩子們能懂、能記、能用的“護身小訣竅”。
圖為團隊成員分組進行互動游戲。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用手工作品向實踐團致謝,這份充滿童真的反饋,讓法治關懷實現“雙向奔赴”。 福利院工作人員表示:“實踐團的活動填補了孩子們的法律知識空白,更傳遞了社會對他們 的關愛,期待長期合作!”
四、矩陣賦能:線上線下協同傳播
為讓更多人關注青少年法治保護,實踐團同步創立了官方公眾號“皖中護苗”。目前,公眾號 已陸續推送法護花蕾,守“未”成長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問卷調查等內容,用圖文故事記錄普法 點滴。團隊盼著大家多多關注,無論是想了解更多實踐動態,還是對青少年普法有好點子,都能通過公眾號留言交流,讓這份法治守護的力量,在互動中慢慢壯大。
從福利院孩子們手中的糖果,到“皖中護苗”公眾號上的點滴記錄,安徽財經大學“皖律新聲·云端護苗”實踐團的普法之路才剛剛起步。無論是線下的陪伴互動,還是線上的平臺搭建,都藏著一份“讓法治陽光照亮每個童年”的初心。如果您也關注青少年的法治成長,不妨點開微信,搜索“皖中護苗”關注我們——這里有實踐中的溫暖故事,有易懂的法律小貼士,更期待著您的關注與建議,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守護,慢慢鋪得更寬、更遠。
(通訊員 程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