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韻語暖潤民心,言路鄉通普萬家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河洛書院“言通鄉路,普語萬家”推普實踐團
2025年盛夏,河南科技大學河洛書院一支由多民族青年學子組成的“言通鄉路,普語萬家”社會實踐團,以傳承紅色文化、推廣普通話為己任,自7月4日起在河南洛陽及周邊地區開展系列推普活動。這支匯聚五湖四海青春力量的隊伍,用實際行動踐行“語言無障礙,溝通無界限”的初心使命,在中原大地譜寫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首站:梁屯社區的非遺對話】 實踐團首站來到洛龍區梁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通過面對面交流,向社區居民系統講解普通話在信息交流、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并創新性地結合侗族語言文化,闡釋普通話對保護方言多樣性的促進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成員現場演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大鼓,將普通話韻律與傳統曲藝完美融合,通過“說唱+互動”的沉浸式體驗,讓村民在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直觀理解普通話的應用場景。 【第二站:龍瑞社區的童趣課堂】 在龍瑞小區志愿課堂,實踐團針對青少年群體設計特色課程。通過方言與普通話的發音對比、情景對話演練,幫助孩子們建立語言規范意識。精心設計的“繞口令挑戰賽”“詞語接龍大比拼”等游戲環節,讓課堂變成歡樂的語言樂園。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掌握發音技巧,課間此起彼伏的“老師,我來試試!”,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的樂章。 【深入基層:小李屯的民情調研】 為精準把握推普需求,實踐團頂著烈日深入小李屯社區開展入戶調研。隊員們手持自主研發的調查問卷,走訪街頭巷尾,系統收集村民對普通話的認知程度、使用場景及學習訴求。在親切交談中,不僅完成數據采集,更聆聽到許多動人的鄉土故事:有老人講述方言里的歷史記憶,有青年分享外出務工的語言困擾,這些鮮活的素材為后續推普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星火燎原:遍布鄉野的推普足跡】 除集中實踐外,團隊成員利用暑期返鄉契機,在各自家鄉開展“推普微行動”。從鄉村小學的普通話晨讀課,到社區廣場的語言服務角,再到田間地頭的方言轉換指導,青年學子們用腳步丈量責任,讓普通話真正成為連接城鄉的文化紐帶。 為期數周的實踐活動雖已圓滿收官,但推普之路永無止境。實踐團用行動證明:普通話不是要取代方言,而是搭建溝通的橋梁;語言推廣不僅是技能傳授,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當河洛大鼓的韻律遇上標準普通話的聲調,當侗族山歌與漢語詩歌產生共鳴,這群青年正以語言為媒,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書寫著青春答卷。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