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的暑期,“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為冰城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充滿趣味與知識的科學之旅。這場由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公益課堂,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科學的啟蒙,更通過創新的課程設計,助力鄉村振興。
“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以“4+8”全周期教育模式為核心,將科學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自然與生活中。在7月17日至20日的4天集中課堂里,孩子們在《隱形的神秘世界》中認識微生物,明白了洗手的重要性;在《光的神奇之旅》中親手制作彩虹;在《奇妙的聲音世界》里用聲音讓風扇轉起來;在《看不見的魔法》中通過“靜電風車”“吸管釣小魚”解密靜電原理。這些趣味實驗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科學興趣,更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而8周常態化課程(7月至8月每周六)則延伸至校園林場研學、校博物館探秘、項目式學習等,讓科學探索從課堂走向自然與生活,真正實現“短期集中啟蒙+長期實踐鞏固”的閉環。在林場研學活動中,孩子們走進自然,感受并學習大自然的知識,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培養新時代青少年保護自然、愛護自然的價值觀。
“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的創新之處在于課程設計的多元化和實踐性。團隊依托東北林業大學的學科特色,融合生命科學、教育學等多領域資源,聯合分子生物學研究生黨支部、國際基因機器大賽(iGEM)團隊等,構建了本研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例如,《神奇的生命密碼DNA》課程結合iGEM團隊的科研經驗,通過接力繪畫讓孩子們理解DNA結構;《指紋的秘密》則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與藝術創作結合,孩子們拓印指紋創作畫作,在審美體驗中深化科學認知。

此外,團隊還與東北林業大學植物網聯盟合作,開展林場研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團隊成員們帶領孩子們走進自然,感受并學習大自然的知識。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還培養了保護自然、愛護自然的價值觀。

“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知識,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團隊成員們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和實驗,讓科學教育走出課本,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這場公益課堂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科學好奇心,更構建了“教學相長”的育人生態。團隊成員在籌備和教學過程中,深化了專業知識,錘煉了社會服務能力。期待未來“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能為更多孩子帶來科學的啟蒙與夢想,助力鄉村振興。
撰寫:和欣雨
投稿人:“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