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猶如一座城市的大動脈,而交通設計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齊魯交通學院本科生錢彤彤及其團隊成員在暑期聚焦溫州市旭陽路-伯樂東路交叉口,針對該路口的早晚高峰擁堵問題開展了兩個月的研究。團隊通過交通流監測與仿真分析,原創了涵蓋智能潮汐車道、車道功能重構及機非隔離設計等方法的多維度優化方案,并依托CAD完成1:1精細化設計圖,希望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青年實踐樣本。
團隊首先系統梳理了旭陽路-伯樂東路交叉口的地理特征與周邊環境,通過實地踏勘采集多維度交通流數據,分析了延誤成因并精準定位了三大核心問題:早晚高峰時段性擁堵現象顯著(伯樂東路方向尤為突出)、機非交織問題突出、周邊商業體及教育機構等設施進一步加劇流量負荷。
同時,團隊對路口進行了全面測量,記錄了車道寬度、信號周期等關鍵數據,并參照《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等行業標準搭建了精準的數字模型。團隊繪制的CAD圖紙詳細標注了原車道分布、標線位置及信號燈設置,為調整設計方案提供了直觀參考。這一過程如同給路口做"數字體檢",幫助團隊精準定位問題并驗證改進效果。
針對發現的三大核心問題,團隊共提出了三項創新方案:構建動態潮汐車道系統以適應流量潮汐變化;實施車道功能精準劃分;采用綠化帶+護欄組合形式實現機非硬隔離。平面圖通過可視化對比,直觀呈現各方案對行人過街距離、機動車轉彎半徑的影響。團隊還結合實際環境及周邊設施開展可行性論證,通過多輪仿真模擬優化方案細節,確保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城市交通規劃是構建高效、安全、可持續城市運行體系的基礎,科學的規劃設計和公平的資源分配,直接決定著市民生活品質與城市發展活力。"智行一線·青創報國"實踐隊將持續扎根一線,通過實地調研與項目實踐,在解決真實問題中錘煉專業本領,用青年人的創新思維為城市交通優化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