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閩江學院閩臺融合研習社走進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聯合開展“青春建功·融合有我——以福州-廈門為例探索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路徑”主題座談會。座談會上,兩校師生圍繞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中面臨的發展機遇與現實挑戰展開交流討論,探討如何充分發揮福州、廈門兩地優勢,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往來,增進思想聯結和情感共鳴,共同謀劃兩岸青年青春同心創未來,攜手打拼謀復興的美好愿景。
在廈門市臺辦的支持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閩江學院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的指導下,7月7日至11日,閩江學院閩臺融合研習社深入廈門對臺領域的前沿陣地,走進廈門五通碼頭、兩岸青年心家園、宸鴻科技等10個對臺服務機構和6家臺胞企業,對話臺胞臺青以及對臺領域的專家學者,了解臺青來閩發展的所思、所想、所盼,調研廈門對臺工作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分析其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以青年視角為閩臺融合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聚焦“以通促融”——研習社于7月7日實地探訪廈門五通碼頭,走進“近便利”臺胞服務專區,細致了解49項服務的具體內容與落實情況,親身體驗到大陸為臺胞提供的生活、出行便利。在廈金大橋(廈門段)智慧展廳,研習社實地調研工程建設情況和創新技術應用,在與展廳負責人的交流探討中,成員們切實感受到交通基建為兩岸青年交流來往創造了便利條件。

聚焦“以惠促融”——7月9日至10日,研習社走訪廈門集美研學總部、思明區臺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廈門“臺青創客家”、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與相關機構工作人員及臺企負責人進行交流互動,深入探討惠臺政策落地助力臺胞發展的實踐經驗。走進廈門“臺青創客家”,成員們認真聽取基地臺胞創業孵化服務介紹,與入駐臺青交流創業心得,收集臺商臺青在大陸發展的需求與建議。作為近五年廈門唯一獲批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廈門“臺青創客家”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扶持服務,幫助其在大陸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助力打造臺胞臺青登“鷺”第一家園。
聚焦“以情促融”——研習社與14位臺青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對話,切實體會到文化交流與情感聯結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深層驅動力。“大陸為臺商提供的關懷支持,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廈門市臺協會副會長范姜鋒如是說。研習社成員與臺青范姜鋒圍坐暢談,笑語盈盈,互贈承載兩岸特色的紀念品,以真誠互動締結深厚情誼。7月10日,研習社走進湖里區閩臺文化交流館和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通過參觀展品、聽取講解,深刻感受閩臺兩地深厚的歷史淵源,為探索海峽青年型發展城市的文化建設路徑積累了鮮活素材。

兩岸齊心繪新景,閩臺同頻聚融合。自2022年以來,閩臺融合研習社走進福州、廈門以及省內各地臺青聚集地,積極踐行“要真心誠意地把臺灣同胞作為自己的骨肉同胞”的理念,深入臺青、對話臺青、關愛臺青,深化閩臺青年交流合作,積極推進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推動閩臺融合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通訊員:江宇晨、丁安悅、尹承旭、黃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