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生網(wǎng)報滁州8月11日電(通訊員/生思佳)
導語:
2025年7月15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服務團隊走進滁州市圖書館,開展了一場富有特色的文化實踐活動。在為期15天的志愿活動中,團隊圍繞"知識傳授、興趣培養(yǎng)、品德塑造"三大主線,為小朋友們打造了一個寓教于樂的學習樂園。通過學科輔導夯實基礎,創(chuàng)意手工激發(fā)潛能,紅色教育浸潤心靈,讓小朋友們在這個夏天收獲了知識與快樂的雙重成長。
正文: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是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坐標。"每天清晨8:30,當?shù)谝豢|陽光灑進安徽省滁州市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的志愿者們就已開始了一天的準備工作。整理教具、布置場地、準備教案,這支由師范生組成的團隊,用專業(yè)和熱情詮釋著志愿服務的真諦。少兒閱覽區(qū)內,志愿者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將散落的彩筆按色系歸位,把繪本分類擺放整齊,為下午的課程準備材料。"剛開始覺得整理工作很簡單,后來發(fā)現(xiàn)這培養(yǎng)了我們細致耐心的品質。"志愿者說道。這些看似瑣碎的準備工作,正是責任意識的最佳養(yǎng)成方式。圖書編號的每一個細節(jié)、教具擺放的每一處角度,都在教會志愿者們以匠人之心對待教育。

因材施教的藝術:從恐龍玩偶到自信對話。
志愿團隊注重個性化輔導的藝術。在英語輔導區(qū),志愿者發(fā)現(xiàn)一位小朋友總是怯生生地不敢開口。志愿者靈機一動,用小朋友最喜歡的恐龍玩偶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現(xiàn)在這只霸王龍想認識你,它說'Hello'..."漸漸地,小朋友開始小聲回應,最終能夠自信地進行簡單對話。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進步。志愿團隊也注重對小朋友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每周三下午的"創(chuàng)想時光"是最受孩子們期待的活動。在這里,規(guī)則與創(chuàng)意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規(guī)則與創(chuàng)意的交響:從旗子游戲到黏土夏天。
圍棋課堂上,志愿者正在耐心講解"氣"的概念。調皮的小朋友喜歡把棋子拋著玩,志愿者并沒有批評,而是設計了一個"棋子回家"的游戲:"每個棋子都是小精靈,小朋友要幫它們找到合適的家。"通過正向激勵,這位小朋友不僅學會了遵守規(guī)則,還在期末比賽中獲得了"最佳進步獎"。黏土創(chuàng)作區(qū)則洋溢著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在"我眼中的夏天"主題活動中,內向的小朋友小明一直不敢動手。志愿者走進輕輕握住她的小手,帶著她一起揉捏黏土。當栩栩如生的西瓜作品完成時,她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老師,我能再做一棵樹嗎?"這個簡單的請求,讓志愿者們看到了自信的種子正在發(fā)芽。

雙向成長的禮物:糖果與感謝卡里的教育真諦。
志愿服務的意義,往往藏在那些細微的感動瞬間;顒幼詈笠惶欤⒆觽冇弥赡鄣墓P跡寫下了感謝卡:"謝謝姐姐教我認字""我學會下圍棋啦""最喜歡和你一起做手工"...7歲的陽陽(化名)還特意帶來了自己珍藏的糖果,悄悄塞進志愿者的口袋。這些純真的表達,成為這個夏天最珍貴的禮物。"我們以為是在幫助孩子,實際上他們教會了我們更多。"團隊負責人在總結會上感慨道。從第一次面對調皮孩子的手足無措,到能夠靈活運用教育心理學方法;從單純的課業(yè)輔導,到懂得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志愿者們也在服務中獲得了成長。
結語:
15天的陪伴雖然短暫,但卻留下了永恒的溫暖。當“紅心研墨”團隊的志愿者們收拾行囊準備離開時,孩子們圍上來追問:"明年暑假你們還來嗎?"這個問題,或許是對這段旅程最好的肯定。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者的愛與智慧,能夠點燃孩子心中的明燈。"在這個夏天,"紅心研墨"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最好的教育,是用心傾聽,用愛陪伴,讓每個孩子都能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這場關于愛與傳承的實踐,已然超越志愿服務本身,成為青春最美的注腳。
作者署名:通訊員生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