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生網報滁州8月11日電(通訊員劉敏)
導語:2025年7月15日至3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奔赴滁州圖書館,開啟暑期實踐,以志愿為舟,載著責任與熱愛,駛向少兒閱讀成長的彼岸 。
正文:
7月15日至30日實踐期間,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成員們每日投身協助整理上課工具的工作,這是志愿日常的重要一環。少兒閱讀區里,手工材料、繪本和教具常因小朋友的活動變得零散,成員們需將彩筆、剪刀、膠水等分類歸位,把散落繪本精準放回對應書架,為下午閱讀課和手工課營造有序氛圍。這一過程,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看似瑣碎的整理工作,實則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容不得半點馬虎。
教學輔助,建立情感連接
輔助老師教學時,維持課堂秩序與一對一輔導是關鍵。拼音閱讀課上,成員們時刻關注分心孩子,以輕聲提醒或小貼紙鼓勵引導其專注;碰到識字困難的小朋友,便蹲下身逐字帶讀,助力他們跨越閱讀初始的 “小溝壑”。在這個過程中,成員們與孩子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連接,也更加堅定了用志愿力量幫助孩子們成長的決心。

特色活動,留下成長注腳
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動,為實踐添上獨特的成長注腳。“圍棋啟蒙小課堂” 中,成員深度參與兩次教學。基礎規則講解后,帶領孩子們在小棋盤實操 “虎口”“禁入點” 等內容。有活潑小女孩因好動亂扔棋子,成員們創新 “正確落子贏貼紙” 機制,逐步引導她理解規則、感受圍棋魅力,讓圍棋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粘土手工課圍繞 “我眼中的夏天” 主題,成員與孩子們共同創作冰淇淋、太陽等作品。面對靦腆孩子捏制圓形的難題,成員手把手協助,當造型獨特的粘土作品誕生,孩子臉上的笑容,讓成員深知志愿不僅是付出,更是收獲成長感動的珍貴途徑 。
相互促進,收獲成長感動
實踐進程里,成員與孩子相互促進成長。從起初覺得 “協助工作” 是簡單體力活,到明白整理工具培養責任意識、輔導過程提升溝通能力,與孩子創作時重拾童真想象力,團隊實現能力與心靈的雙重蛻變。離別之時,孩子們贈送粘土小作品,輕聲詢問 “下次還能一起玩粘土嗎” ,這份質樸期待,讓成員懂得志愿付出已在孩子心中留下溫暖痕跡 。
志愿之舟,啟航更多希望
此次滁州圖書館實踐,讓團隊領悟志愿精神的要義:它藏在整理工具的細致動作里,隱于輔導孩子的耐心話語間,顯現在回應孩子期待的溫柔神態中。以真誠應對日常瑣碎,用尊重回應孩子信任,這些平凡堅守的瞬間,如孩子畫中的星辰,會在時光里持續閃耀,照亮閱讀與成長的征途。志愿的力量,正以這般平實模樣,在滁州圖書館的小小天地里,默默傳遞、延續 。
結語:志愿之舟在滁州圖書館的碧波中劃過,留下的是成長的漣漪。“紅心研墨”團隊以行動詮釋,志愿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持續的堅守與傳承。當孩子們因這份志愿愛上閱讀、學會成長,便是對這段實踐最美的回應,也讓志愿的舟楫,在更多人心中啟航 。(通訊員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