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材料學子暑期實踐:重工車間里的材料學思與細節探索
近日,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子,深入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為期兩天的暑期實踐。在重工生產一線,學子全程追蹤金屬加工全流程,細致觀察材料在重工領域的應用細節,通過工藝學習、實操體驗與深度交流,實現了行業認知、專業視野與實踐能力的多維深化。
一、初窺重工:從文化脈絡到產品矩陣,解碼行業根基
踏入恒冠重工廠區,“文化園地”系列展板率先鋪展開企業發展圖譜:從初創時的單一鍛件生產,到更名后布局全球市場,企業深耕法蘭、壓力容器鍛件、風電主軸等核心產品,如今已成為石油化工、軍工裝備、新能源等戰略領域的關鍵供應商。展板上“精鑄品質,智創共贏”的理念旁,陳列著企業參與的能源管道法蘭、軍工特種鍛件等標志性項目案例。
“以前總覺得重工就是‘煉鋼打鐵’,看到這些才知道,一件精密鍛件要經過數十道工序,最終承載著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壓力。”實踐學子站在展板前意識到,行業認知從“模糊印象”轉向“具體價值”。
二、車間沉浸:從工藝細節到實操體驗,深探“鋼鐵成長記”
(一)工藝追蹤:步步緊盯,見證金屬的“千錘百煉”
實踐首日清晨,學子跟隨技術部工程師走進生產車間。鍛造區的熱浪與機械運轉的轟鳴撲面而來,工程師指著作業中的大型鍛造機介紹:“這就是金屬的‘蛻變場’,從鋼坯到成型件,每一步精度都至關重要。”
在鍛造工段,學子目睹了鋼坯加熱后送入鍛造機的全過程:通紅的鋼坯在機械臂夾持下精準對位,鍛造錘每一次落下都伴隨著火花飛濺。工程師講解,鍛造溫度需控制在適宜區間,過低易導致鋼坯脆裂,過高則會影響晶粒結構與強度,這讓學子直觀理解了“鍛造溫度區間”的實操意義。
轉入切削加工區,數控車床正在加工法蘭坯件,刀具與金屬接觸處噴射著冷卻液。工程師介紹,進給量與轉速需根據材料硬度精準設定,微小偏差都可能影響表面光潔度,而這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密封性能。學子湊近觀察,加工后的法蘭表面光潔如鏡,恰好印證了“精密加工保障使用安全”的理論。觀察中,學子注意到剛加工完的工件立即被噴上一層透明薄膜。“這是高分子防腐涂層,能在倉儲期隔絕水汽和氧氣,避免銹蝕。

(二)實地觀察:細節入手,體悟“重工嚴謹”
次日,學子在倉儲車間觀察工件整理。馬上便得到工人師傅的細致指導:不同材質工件不能混放,避免碳鋼銹蝕污染不銹鋼;防護油涂抹需順著紋路均勻覆蓋,防止因間隙導致防護失效。
觀察間隙,學子了解到“材料-工藝-防護”關聯要點:碳鋼鍛件經鍛造切削后,需涂防銹油并纏裹防護膜;不銹鋼工件經冷軋拋光后,需避水存放并用專用紙張包裹;帶有涂層的工件,需避免堆疊擠壓以防涂層脫落。這些來自一線的經驗,讓“理論聯系實際”有了具體載體。

三、成長躍遷:從認知到能力,實踐帶來的三重深化
此次實踐,學子的收獲遠超預期:
-行業認知更立體:從“重工=粗加工”到理解“精密鍛件支撐國家戰略”,明晰法蘭、風電主軸等產品在能源、軍工領域的不可替代性;
-專業視野更開闊:發現高分子材料在重工領域的多元應用——從防腐涂層、防銹膜到密封件,甚至車間設備的耐磨襯板,都與專業緊密相關;
-實踐能力更扎實:學會用專業工具輔助觀察,在與工程師、工人的交流中掌握技術探究方法,記錄的《重工材料防護手冊》已積累多項實操要點。
”兩天實踐結束時,學子認識到:“重工車間的每一道工序都藏著‘材料密碼’——鍛造溫度決定金屬強度,涂層質量影響防護效果,密封材質關系設備安全。未來想深耕‘高分子材料重工應用’方向,讓更多專業知識真正服務于‘中國智造’。”
這場實踐不僅是一次專業認知的延伸,更讓“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在重工一線的細節探索中,材料學子正用專業視角,讀懂行業發展的深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