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大“碳尋者”實踐團:產學研融合助發展
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進一步了解新能源技術在特種車輛領域的創新應用,6月19日至30日,南京師范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蘇寫新篇 能浪一夏”“碳尋者”實踐團隊,結合自身專業和學科特色,走進江蘇東昂科技有限公司及多家合作企業,通過座談交流、車間參觀、技術研討等形式,開啟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實踐性的新能源特種車輛產業調研之旅。
6月19日,實踐團首站來到江蘇東昂科技有限公司。座談會上,企業方圍繞能源領域的產業現狀,技術發展,市場動態,就業前景,國家政策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公司的主營項目,并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新能源特種車輛動力系統集成技術。接著,在交流討論環節,團隊成員依次提出自己的問題看法,企業方認真細致的為團隊成員答疑解惑,并希望可以對團隊成員今后專業分流,就業方向有所幫助,為團隊成員打開了能源領域的前沿視野。
6月30日,實踐團開啟多企業走訪行程。在滁州全柴動力實驗室,團隊成員參觀了傳統能源的整車制造,近距離觀摩汽車發動機生產全流程,技術人員現場演示了增程式動力系統的模擬運行流程,講解了不同工況下發動機與電機的協同控制邏輯,讓成員們直觀理解了動力系統高效運轉的核心原理。
隨后,實踐團走進元雋氫能,在生產車間內,透明化生產線完整展示了氫燃料電池堆的組裝過程——從膜電極的精密貼合,到雙極板的密封檢測,再到電堆的活化測試,每一步都體現著氫能技術的嚴苛標準。
當日下午,實踐團抵達合肥江淮汽車工廠,這里的全產業鏈研發體系給團隊留下深刻印象。在新能源商用車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正有序組裝增程式重卡,機械臂精準完成電池組吊裝與電路對接。
技術負責人重點介紹了針對特種車輛開發的“車-路-云”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車載傳感器實時采集車輛狀態數據,結合云端算法優化作業路線,目前已在城市垃圾清運車中試點應用,使單車日均作業效率提升25%。在展示區,團隊看到搭載該系統的環衛車可自動規劃垃圾收集點最優路徑,并通過智能調度避開交通高峰,真正實現了新能源技術與場景應用的深度融合。
此外,工廠內設立的新能源特種車輛測試中心,配備了高低溫環境艙、涉水測試池等專業設備,可模擬各種極端工況下的車輛性能表現,讓成員們對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全流程質量管控有了全面認識。
此次跨企業調研活動,通過“理論講解—車間觀摩—技術研討”的立體模式,讓實踐團隊深刻了解到新能源技術在特種車輛領域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從江蘇東昂科技的技術研發體系,到滁州車間的生產實踐,再到江淮汽車的場景化應用,調研串聯起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產業鏈關鍵環節。
正如隊長魏山河在總結中所說:“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特種車輛如何賦能城市應急、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更讓我們明白,專業學習必須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才能為行業發展貢獻真正的力量。”未來,團隊將帶著這份實踐所得,以更積極熱情的態度投身專業學習與行業探索,為新能源特種車輛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通訊員 方亞茹 裴迎春 陸昱含
供圖 方亞茹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