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實際行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2025年暑期,“綠旅齊魯,青春行動”赴山東省濟南市、淄博市等地實踐服務團踏上了淄博、濟南、泰安三地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征程。團隊以“守護母親河,青春勇擔當”為核心,通過實地調研、環保實踐、科普宣講等多樣形式,在齊魯大地上播撒生態保護的種子,用青春力量為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動能。
淄水尋生態雅趣,河畔播理念新風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見效,7月27日,青島農業大學“綠旅齊魯,青春行動”赴山東省濟南市、淄博市等地實踐服務團來到社會實踐第一站––淄博。
為進一步踐行生態保護理念,探索區域生態治理與公眾意識提升的有效路徑,實踐團成員們前往齊盛湖公園開展調研活動活動。實踐團成員們在齊盛湖公園內向居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發布調查問卷,了解人們對黃河流域保護與發展的看法,并向人們講解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現狀,幫助人們增進對“母親河”環境保護的理解。
孝婦河濕地公園,實踐團成員化身環保衛士,手持工具沿著花壇、草叢與河岸細致清理塑料碎屑,用雙手一點點還原濕地的潔凈本色。隊員齊彩華開展“黃河凈灘行動”主題宣講,將孝婦河與黃河的生態關聯娓娓道來,從水系互通、生態聯動的角度,向在場民眾闡述保護支流對維護黃河流域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呼吁大家從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做好日常垃圾分類等小事做起,共同守護水系生態,以支流的“清”助力黃河的“凈”,為流域生態保護注入基層力量。
下午,實踐團成員懷揣“以實際行動助力區域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的責任擔當,走進淄博市植物園開展“護河理念宣講”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手持宣傳單頁與游客展開交流,將各地在節水護河方面取得的實踐成果、日常生活中易于操作的護河舉措,向大家逐一細致講解,內容涵蓋家庭節水技巧、垃圾分類對河道保護的作用等多個方面。面對市民提出的“如何判斷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普通市民能為河流保護做些什么”等疑問,團隊成員結合實例耐心回應、詳盡解答,用通俗的語言闡釋其中的生態原理。這場互動,成員們積極引導公眾樹立“關愛河流、守護家園”的意識,讓“保護母親河”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推動其轉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為構建人人參與的生態保護格局添磚加瓦。
泉潤黃河生態韻,濟水共譜青春章黃河之畔,泉城脈動。7月28日,青島農業大學“綠旅齊魯,青春行動”實踐服務團走進濟南,以黃河生態保護與泉湖文化傳承為雙軸,在奔流的河浪與噴涌的泉水中,奏響青春守護的和弦,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這片水潤之地扎根生長。
團隊成員率先抵達黃河百里風景區,以“守護母親河”為主線,串聯起政策宣講、環境清理與誓言宣誓三大行動。團隊成員梁月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結合濟南段黃河生態現狀,用“黃河灘區的變遷”“水鳥回歸的故事”等通俗案例解讀政策內涵,向在場群眾傳遞“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未來”的理念,讓生態保護的政策溫度直抵人心。隨隊員們手持夾子、垃圾袋,沿著河岸細致清理塑料瓶、廢紙等垃圾。宣誓環節,團隊成員閆子哲帶領全體隊員,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做黃河精神的傳承者,做綠水青山的守護人”,鏗鏘誓言在黃河岸邊回蕩,既是對母親河的承諾,更是青年擔當的彰顯,凝聚起社會各界共同守護黃河的強大合力。
7月29日,團隊深入趵突泉景區、大明湖景區,探尋“泉湖與黃河”的生態羈絆。在趵突泉與大明湖,隊員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講解宣傳手冊,向游客與市民細致闡述黃河與濟南泉水“同根同源、相互滋養”的水文聯系——黃河為泉脈提供補給,泉水匯入河道最終滋養黃河流域,讓“黃河養泉、泉潤黃河”的生態邏輯深入人心。走進泉水自然地質展覽館,隊員們在光影與實物的展示中,系統學習泉水形成的地質原理、歷史變遷及與黃河水系的互動關系,深化了對區域水資源生態系統的認知。團隊成員楊思遠還以“湖泊是黃河的‘天然調節器’”為主題開展宣講,從水質凈化、水量調蓄等角度,講解大明湖等湖泊對維護黃河流域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引導公眾認識到“守護身邊一泉一湖,就是守護黃河萬里生態”推動生態保護意識從“知曉”向“踐行”轉變。
汶水含情潤齊魯,泰山腳下守安瀾7月30日,實踐團到達泰安,聚焦汶水與黃河的生態脈絡,以“守護支流、聯動干流”為理念,將凈灘行動、創意互動與理念宣講融入山水之間,讓生態保護的青春力量在汶水之畔、泰山腳下蓬勃生長。
汶水濕地公園,“凈灘行動”火熱開展。團隊成員分工協作,俯身撿拾河岸的塑料瓶、廢棄漁網,徒手清理嵌入泥中的塑料袋,將垃圾分類打包——每一個彎腰的動作都充滿對自然的敬畏。經過數小時的努力,河岸垃圾被清理一空,汶水畔重現清爽本色,隊員們的汗水滴落在濕地草叢中,澆灌出綠色的希望。
天頤湖畔,“垃圾換寶”活動點燃了游客參與的熱情。實踐團準備環保書簽、綠植幼苗等禮品,邀請家長與小朋友共同參與垃圾清理。這場寓教于樂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理解“保護環境”的意義,更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家庭形成環保習慣,讓“全民護河”的理念蔚然成風。
天外村廣場的生態宣傳活動,鮮紅的“守護黃河生態”橫幅前,往來市民與游客紛紛駐足,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一個個簽名匯聚成公眾對生態保護的集體承諾。團隊成員結合泰山生態系統與黃河流域的關聯——泰山植被固土保水、涵養水源,間接為黃河流域提供生態屏障,向現場群眾細致講解“守護泰山就是守護黃河”的生態邏輯。生動的案例、通俗的講解,讓更多人認識到自身在生態保護中的角色,有效提升了公眾的參與感與使命感,為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生態保護格局注入基層力量。
成員們以調研為基石,精準把脈生態問題,深入分析問題根源,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有力依據;以實際行動為利刃,投身于改善環境的工作中,用汗水澆灌綠色希望;以宣講為橋梁,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凝聚社會環保力量。團隊成員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未來,實踐服務團將繼續梳理實踐成果,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優化工作方法,持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攜手共護母親河,讓黃河安瀾,讓生態永續。

圖為團隊成員在齊盛湖公園合照 王佳穎攝

圖為團隊成員開展實踐調研 王佳穎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孝婦河濕地公園開展清潔活動 王佳穎攝

圖為團隊成員向游客發放宣傳單頁 王佳穎攝

圖為團隊成員與游客開展知識宣講答題互動環節合照 王文鑫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淄博市植物園門口合照 王佳穎攝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聽取講解調研學習 王文鑫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汶水河邊清理垃圾 王文鑫攝

圖為團隊在天頤湖畔開展“垃圾換寶”活動 王文鑫攝

圖為團隊成員與參與者合照 王文鑫攝